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 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 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䈴逐日卷,香燎随灰灭。 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毡帐:用毡子做成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用。
  • 不禁:经受不住。
  • :通宵,整夜。
  • 青毡帐:青色的毡帐,这里指用毡子做成的帐篷。
  • 张设:设置,搭建。
  • 渊水:深水。
  • 蛰鳞:指冬眠的鱼类。
  • :苏醒,恢复生机。
  • 温燉:温暖。
  • 冻肌:冻僵的皮肤。
  • :恢复活力。
  • 阴惨:阴冷凄惨。
  • 阳和:温暖和煦。
  • 时候迁:时间的变迁。
  • 恩情绝:恩情断绝。
  • 毳䈴:毛织品。
  • 香燎:香火。
  • 离恨:离别的怨恨。
  •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会。

翻译

回想去年腊月的时候,北风呼啸,雪下得有三尺厚。 年纪大了,经受不住寒冷,夜晚怎么能够整夜忍受。 幸好有青色的毡帐,在风前自己搭建起来。 还有这个红色的火炉,雪中相互取暖。 就像鱼儿回到了深水,兔子藏进了深穴。 柔软的蛰伏鱼儿苏醒,温暖了冻僵的皮肤。 刚刚还在阴冷凄惨的夜晚,突然变成了温暖和煦的时节。 无奈时间的变迁,难道是恩情断绝了吗? 毛织品随着日子一天天卷起,香火也随着灰烬熄灭。 离别的怨恨留在了春天,美好的时光却在十月。 只要让这身体保持健康,不作长时间的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严冬中对温暖生活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对比寒冷与温暖,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舒适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毡帐”、“火炉”、“渊水”、“深穴”,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温暖的对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健康的珍视和对短暂离别的希望,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