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谢迭山张孝忠诗三首挽谢迭山

· 胡俨
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 褰旗独倡勤王义,当轴曾无负国羞。 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 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追挽:追思哀悼。
  • 谢迭山: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张孝忠: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潮遏:潮水阻挡。
  • 钱塘:地名,今杭州。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或命运。
  • 两宫:指两位皇太后。
  • 北去:指被俘北去。
  • 褰旗:举起旗帜。
  • 勤王:指为救援王朝而起兵。
  • 当轴:指在朝中担任要职。
  • 负国羞:辜负国家的耻辱。
  • 幽愤:深藏的愤恨。
  • 孤忠:孤独的忠诚。
  • 七日死拘囚:被囚禁七天后死去。
  • 江东十问:可能指江东地区的十个问题或十个人物。
  • 志不酬:志向未能实现。

翻译

潮水阻挡了钱塘江的王气,两位皇太后被俘北去,无人能够挽留。 他独自举起旗帜,倡导救援王朝的大义,而在朝中担任要职的人却没有辜负国家的耻辱。 他深藏的愤恨留下了千年的泪水,孤独的忠诚在七天的囚禁后死去。 江东的十个问题至今犹存,可惜英雄的志向未能实现。

赏析

这首作品追思了谢迭山和张孝忠两位英雄,通过描绘他们在动荡时期的忠诚与牺牲,表达了对他们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诗中,“潮遏钱塘王气收”一句,既描绘了地理景象,又隐喻了王朝的衰落。后文通过对两位英雄的赞颂,展现了他们的孤忠与幽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沉思。

胡俨

胡俨

明江西南昌人,字若思,号颐庵。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兼工书画。洪武二十年以举人官华亭教谕。永乐初荐入翰林,任检讨。累官北京国子监祭酒。朝廷大著作皆出其手,任《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总裁官。仁宗时进太子宾客兼祭酒。有《颐庵文选》。 ► 6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