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铜柱:古代中国南方边境的标志,这里指边疆。
- 天骄: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虎穴横戈:比喻在危险的地方战斗。
- 龙沙拔帜:指在边疆取得胜利。
- 唐蒙使:指唐朝的使者。
- 马援师:指东汉马援的军队,他曾平定南方。
- 壮丁:指年轻的劳动力。
- 输挽:指运输物资。
- 疮痍:指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翻译
边疆的扶桑铜柱也显得岌岌可危,更不用说边疆的少数民族侵扰汉池了。 在危险的地方战斗是必须的,但在边疆取得胜利又是什么时候呢? 很久没有唐朝的使者来往于蛮地,而马援的军队还在开凿山岭。 各省份的壮丁都在运输物资,但如何能让四海之内不再有战争的创伤和痛苦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诗人通过“扶桑铜柱”、“天骄”、“虎穴横戈”等意象,描绘了边疆的危机和战士的英勇。同时,通过“唐蒙使”、“马援师”等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创伤的哀悼。诗中透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
尹台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建炎初秋不得北狩消息作 》 —— [ 宋 ] 郑樵
- 《 初秋同许顺叔袁兰室潇水泛舟五首 》 —— [ 明 ] 邓云霄
- 《 初秋杂咏 》 —— [ 清 ] 梁松年
- 《 乙丑孟秋下旬四日杨中丞绝命诏狱是夜初昏时有气如白练起尾箕间扫紫微掩天枢五星时在燕邸目睹感赋二首 》 —— [ 明 ] 顾大武
- 《 新秋玉泉山 》 —— [ 清 ] 弘历
- 《 依韵和希深新秋会东堂 》 —— [ 宋 ] 梅尧臣
- 《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 —— [ 明 ] 张萱
- 《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 —— [ 宋 ]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