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沈封君画竹歌
梁王修竹不可识,千秋草合平台迹。
平台主人墨君友,扫出檀栾一千尺。
醉沈淋漓幅素看,枝枝茜翠若可餐。
笔端乍觉烟云绕,堂上时惊风雨寒。
寒声槭瑟生绡起,如在湘江秋色里。
湖州以后称太常,此幅神真良足拟。
主人种竹旧成林,千里提封自作阴。
蟠根出地成龙骨,劲节凌霄引凤吟。
高堂日远悲风木,手泽凄凉馀半幅。
他日尚书阁上图,应写平台万竿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王:指汉代梁孝王刘武,他曾在商丘(今河南商丘)修建平台,种植竹子。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 草合:草木茂盛,遮盖了。
- 平台迹:指梁孝王所建平台的遗迹。
- 墨君:指沈封君,因其善画竹,故称“墨君”。
- 檀栾:形容竹子修长美好。
- 一千尺:夸张手法,形容竹子高大。
- 醉沈:沈封君醉酒后。
- 淋漓:形容画作生动,笔墨饱满。
- 幅素:画布。
- 枝枝:每一枝竹子。
- 茜翠:鲜艳的绿色。
- 笔端:笔尖。
- 烟云绕:形容画中竹子如烟云缭绕。
- 堂上:指画作所在的厅堂。
- 风雨寒:形容画中竹子给人以风雨中的寒意。
- 寒声槭瑟:形容竹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如瑟瑟作响。
- 生绡:生丝织成的薄纱,此处指画布。
- 湘江秋色:湘江边的秋景,以竹子著称。
- 湖州:指宋代画家文同,因其曾任湖州知州,善画竹。
- 太常:指文同,因其曾任太常寺卿。
- 良足拟:足以媲美。
- 种竹:种植竹子。
- 旧成林:早已成为竹林。
- 千里提封:指沈封君的封地广阔。
- 自作阴:自己种植的竹子形成的阴凉。
- 蟠根:盘曲的根。
- 成龙骨:形容竹根如龙骨般坚硬。
- 劲节:坚硬的竹节。
- 凌霄:高耸入云。
- 引凤吟: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竹林中,故称“引凤吟”。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悲风木: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给人以悲伤之感。
- 手泽:手迹,指沈封君的画作。
- 馀半幅:剩下半幅画。
- 尚书阁:指收藏重要文献的阁楼。
- 万竿绿:形容竹子众多,绿意盎然。
翻译
梁孝王种植的修长竹子已无法辨识,千年的草木茂盛遮盖了平台的遗迹。 平台的主人沈封君与墨竹为友,挥洒出千尺高的檀栾竹林。 醉酒后沈封君在画布上尽情挥洒,每一枝竹子都鲜艳翠绿,仿佛可以食用。 笔尖下仿佛烟云缭绕,厅堂中时常让人感到风雨中的寒意。 寒风吹过,竹叶瑟瑟作响,画布上仿佛生出了湘江秋色中的竹林。 自文同之后,太常的画竹堪称第一,而这幅画的精神真实足以媲美。 沈封君曾种植竹子,早已成为茂密的竹林,他的封地广阔,竹林自成阴凉。 竹根盘曲如龙骨,坚硬的竹节高耸入云,仿佛能引来凤凰的吟唱。 高大的厅堂中,风吹竹叶,给人以悲伤之感,沈封君的手迹凄凉,只剩下半幅画。 将来在尚书阁的图画上,应该描绘出平台上的万竿绿竹。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沈封君的画竹技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画中竹子的神韵和沈封君的艺术造诣。诗中“笔端乍觉烟云绕,堂上时惊风雨寒”等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将画作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沈封君及其画作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