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

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 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 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 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三纪即三十六年。
  • (yì):汲取,引申为欣赏、领略。
  • 鸿雁札:指书信。鸿雁传书是古代传说,比喻书信传递。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名,常用来指隐士的服装或居所。
  • 仲举: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悬榻:指悬挂的床榻,比喻隐居或闲适的生活。
  • 元龙: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枌榆(fén yú):枌,白榆,榆树的一种;榆,泛指榆树。这里指故乡或故里的树木。
  • 结社:指组织或加入社团、团体。
  • 扁舟:小船,常用来比喻隐逸或远行。

翻译

在都门领略了三十六年的风流韵事,想象你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云中忽然传来你的书信,山中与你相隔的只是秋日的薜萝。 思念仲举,他应该正过着悬挂床榻的闲适生活,傲世的元龙自在地倚楼而立。 听说故乡的榆树下新近结成了社团,我无法找到小船追随而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三纪挹风流”展现了作者对过去风流岁月的回忆,“鸿雁札”和“薜萝秋”则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比喻书信的传递和与友人的距离。后两句通过对仲举和元龙生活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结尾的“枌榆新结社”和“扁舟”则体现了对故乡和远行的双重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