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酬复言和前篇

· 元稹
经过二郡逢贤牧,聚集诸郎宴老身。 清夜漫劳红烛会,白头非是翠娥邻。 曾携酒伴无端宿,自入朝行便别春。 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郡:指两个郡县。
  • 贤牧:贤良的郡守。
  • 诸郎:年轻的官员们。
  • 老身:诗人自指。
  • 清夜:清静的夜晚。
  • 漫劳:随意地劳烦。
  • 红烛会:指夜晚的宴会。
  • 白头:指年老。
  • 翠娥:指年轻的女子。
  • 无端:无缘无故。
  • 朝行:指上朝。
  • 别春:告别春天。
  • 潦倒:失意,落魄。
  • 微之:元稹的字。
  • 公议:公众的评价。

翻译

在经过两个郡县时,遇到了贤良的郡守,聚集了年轻的官员们宴请我这个老人。在清静的夜晚,随意地劳烦大家举行红烛宴会,我这个白发老人并非是年轻女子的邻居。曾经带着酒伴无缘无故地在外过夜,自从进入朝廷后就告别了春天。我这个失意的微之从不占卜,不知道公众会如何评价我。

赏析

这首诗是元稹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感。诗中,“经过二郡逢贤牧”展现了元稹对贤良官员的赞赏,“清夜漫劳红烛会”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宴会场景。后两句“白头非是翠娥邻”和“自入朝行便别春”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最后两句“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则反映了元稹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和对公众评价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稹晚年的心境和人生观。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