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袁使君高郡中新亭会张鍊师昼会二上人
置亭隐城堞,事简迹易幽。
公性崇俭素,雅才非广求。
傍檐竹雨清,拂案杉风秋。
不移府中步,登兹如远游。
坐觉诗思高,俯知物役休。
虚寂偶禅子,逍遥亲道流。
更闻临川作,下节安能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置亭:设置亭子。
- 隐城堞:隐藏在城墙的堞口之间。堞(dié):城墙上的矮墙。
- 事简:事务简单。
- 迹易幽:踪迹容易隐蔽。
- 崇俭素:崇尚节俭朴素。
- 雅才:高雅的才华。
- 非广求:不是广泛追求的。
- 傍檐竹雨清:靠近屋檐的竹子在雨中显得清新。
- 拂案杉风秋:风吹过杉树,拂过案几,带来秋意。
- 不移府中步:不离开官府的步履。
- 登兹如远游:登上这里就像远游一样。
- 俯知物役休:俯视之下,知道世俗的劳役已经停止。
- 虚寂偶禅子:在空寂中偶尔遇到禅僧。
- 逍遥亲道流:自在地亲近道士。
- 临川作:指袁使君的诗作。
- 下节安能酬:下一节(指诗的下一节)怎能回应。
翻译
在城墙的堞口间设置了一个亭子,事务简单,踪迹隐蔽。袁使君性格崇尚节俭朴素,他的高雅才华不是广泛追求的。靠近屋檐的竹子在雨中显得清新,风吹过杉树,拂过案几,带来秋意。他不离开官府的步履,登上这里就像远游一样。坐在这里,感觉诗思高远,俯视之下,知道世俗的劳役已经停止。在空寂中偶尔遇到禅僧,自在地亲近道士。更听说袁使君有诗作,下一节怎能回应他的诗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亭子,以及在其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高远。诗人通过描述亭子的位置、周围的自然景致以及袁使君的性格和才华,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诗中的“置亭隐城堞”和“傍檐竹雨清,拂案杉风秋”等句,不仅描绘了亭子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高雅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