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柯明府
世乱隳节义,临危忘大伦。
此风何可长,此恨何由申。
仲尼忧万世,作经因感麟。
往者宋元间,适逢大运屯。
仰天泣者谁,屈指张陆文。
临事诚已疏,哀歌竟云云。
一正天地纲,我祖圣以神。
缺典谁表章,厓山莽荆榛。
寥寥二百年,大忠起江濆。
慈元庙继作,烂映厓山云。
近者阳江尹,一念何精勤。
作祠比厓山,两庙存三仁。
大封赤坎墓,昭昭惬众闻。
深悲鱼腹冷,一跃海门春。
厓海风波隔,阳江面目新。
自然声气应,坐使风俗淳。
短卷心先贺,神交梦每亲。
琢词告万世,老病敢辞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隳 (huī):毁坏。
- 大伦:指基本的道德伦理。
- 申:表达,陈述。
- 感麟:指孔子因见麒麟而感到悲伤,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故作《春秋》。
- 大运屯:指国家命运困难,处于困境。
- 厓山:地名,指崖山,南宋末年抗元的重要战场。
- 江濆:江边。
- 慈元庙:指供奉慈元皇后的庙宇。
- 阳江尹:阳江的地方官。
- 赤坎墓:地名,指赤坎的墓地。
- 海门:地名,指海门。
- 短卷:短小的书信或文章。
- 琢词:精心雕琢的词句。
翻译
在这乱世之中,节义被毁坏,面对危难时忘记了基本的道德伦理。这种风气怎能长久,这种遗憾又如何表达。孔子忧虑万世,因此作《春秋》以感怀麒麟。过去在宋元之间,正值国家命运困难之时。仰天哭泣的是谁,屈指可数的是张、陆、文等人。面对事情确实已经疏忽,哀歌竟如此。一正天地的纲常,我们的祖先圣明如神。缺少典章谁来表彰,崖山之地草木丛生。寂静无声的二百年,大忠之士在江边崛起。慈元庙相继建立,灿烂地映照着崖山的云彩。近来阳江的地方官,他的心思多么精勤。建立祠堂比邻崖山,两座庙宇保存了三位仁人。大封赤坎的墓地,明明白白地满足了众人的听闻。深感鱼腹之冷,一跃进入海门之春。崖海的风波阻隔,阳江的面貌焕然一新。自然而然的声气相应,坐等风俗的淳朴。短小的书信心中先贺,神交之梦每每亲近。精心雕琢的词句告诫万世,老病之中不敢推辞于君。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在明朝时期写给柯明府的,诗中表达了对乱世中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并赞扬了那些在困境中坚守节义的人物。诗中还表达了对阳江地方官的赞赏,认为他的努力有助于恢复社会的风俗和道德。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