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马龙如湖西奠一峰先生

晨兴坐扪虱,有客窥我床。 客来问何许,颜色惨不光。 去岁秋在季,文星坠西江。 而师罗一峰,幸视我弟兄。 相见不得语,失声泪滂滂。 子行诣湖西,问讯我有将。 夙昔梦见之,恍若芙蓉城。 觉来索苦句,句就涕未停。 何以告一峰,寄意于瓣香。 索火化奠文,一峰其洋洋。 我病久南海,欲往未得行。 送子出门去,目极秋天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扪虱(mén shī):捉虱子,形容悠闲自在。
  • 何许:哪里,何处。
  • 文星:指文人或文才。
  • 西江:指长江上游的一段,这里泛指西方。
  • 罗一峰:人名,诗中的“一峰先生”。
  • 滂滂(pāng pāng):形容泪水多。
  • (yì):前往,到。
  • 湖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夙昔:从前,往昔。
  • 芙蓉城: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 苦句:指诗句,这里指难以表达的情感。
  • 瓣香:指香火,用于祭祀。
  • 奠文:祭文,用于祭祀的文字。
  • 洋洋:形容声音响亮或水势盛大。
  • 南海:指广东一带。

翻译

早晨起来坐着捉虱子,有客人偷偷看我的床。客人来问我从哪里来,我的脸色暗淡无光。去年秋天的时候,文星坠落在西江。我的老师罗一峰,待我如同兄弟。相见时却说不出话,泪水如雨般落下。你去湖西,我有话要你转达。从前梦见他,仿佛在芙蓉城。醒来后想写些难言的诗句,诗成后泪水仍未停。用什么来告诉一峰,寄托我的思念于香火。点燃祭文,一峰的声音响亮。我病了很久在南海,想去却未能成行。送你出门去,目光所及是长长的秋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老师罗一峰的深切怀念和无法亲自前往祭奠的遗憾。诗中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晨兴坐扪虱”引入,展现了诗人悠闲中的孤独。随后通过“文星坠西江”暗示了老师的去世,情感转为悲痛。诗中的“相见不得语,失声泪滂滂”生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言的哀伤。结尾的“送子出门去,目极秋天长”则以秋天的萧瑟和远望的无奈,加深了诗人对老师思念的深沉和无法释怀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