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桃源图

桃花红映春波水。盈盈只在沅江里。湘水下巴邱。湖西是鼎州。 停桡相借问。咫尺花源近。三户复何人。长歌埽暴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菩萨鬘:词牌名,又称《菩萨蛮》。
  • 桃源图:指描绘桃花源的图画,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隐逸之地。
  •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 沅江:湖南省的一条主要河流。
  • 巴邱: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 鼎州:古地名,今湖南省常德市。
  • 停桡:停船。桡(ráo),船桨。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花源:指桃花源。
  • 三户:指楚国,源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扫除。
  • 暴秦:指秦朝,因其暴政而得名。

翻译

桃花红艳映照着春波荡漾的水面,那美丽的桃花源只存在于沅江之中。湘水流至巴邱,而湖的西边便是鼎州。 停下船只互相询问,发现那传说中的桃花源近在咫尺。楚国虽小,但有志之士何须多,长歌一曲,誓要扫除暴秦的统治。

赏析

这首作品以桃花源为背景,通过对沅江、湘水、巴邱和鼎州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世界。词中“停桡相借问,咫尺花源近”表达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结尾的“三户复何人,长歌埽暴秦”则体现了作者对于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暴政的反抗精神。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