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途次日蚀有感

· 王缜
弘治辛酉九月朔,日行遍午忽瑟缩。玄云结暝护层霄,狞飙撼空号万木。 鸟惊雀踔散乱飞,乾昏坤黯迷清浊。漫漫如夜星斗藏,不知躔次经何宿。 初疑秋阴窃弄权,欺孤舞智妄指鹿。又疑寒天晷影迅,新月弯弓还缩肭。 不然羲和神气罢,暂捧红轮驻丹毂。不然金乌惜觜距,戢翎委翅随雌伏。 呜呼上帝秉钧轴,普天万象皆臣仆。犯令者诛甚者族,何物妖怪敢罔服。 亏蔽阳光肆贪酷,慨念夸父不自量。犹思反影苦追逐,虞公忠悃格穹旻。 一剑可指往犹复,何况贱臣荷宠禄,感此宁不增踯躅。 世云天狗实掩之,臣欲挥戈刳其腹,生噆彼血啖彼肉。 借天银汉大湔浴,披云割雾见天目。明照万国绝私曲,臣身百死心亦足。 因之沥血书尺牍,仰天吁呼大痛哭。天高听卑无不瞩,或者葑菲有采录。 倏然恍惚午梦熟,帝若曰汝何腐餗。天狗之说妄且渎,我心仁覆岂不笃。 实为汝主俾戬谷,尧时十日曾并育。汤之亢暵如汤沐,彼廷尚亦拱桑谷。 雉鸣于鼎不可卜,如此警省讵非福。宣尼麟笔当大书,十月之交雅谁续。 上匡汝主驾唐虞,还汝日光行旧陆。时臣再拜三叩头,醒来太阳光昱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辛酉:指明朝弘治十四年,即1501年。
  • 瑟缩:形容因寒冷或恐惧而身体蜷缩。
  • 玄云:深黑色的云。
  • 狞飙:猛烈的风。
  • 雀踔:鸟雀跳跃。
  • 躔次:天体运行的轨迹。
  •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
  • 丹毂:红色的车轮,指太阳。
  • 金乌:古代神话中的三足乌,常用来象征太阳。
  • 觜距:鸟嘴和爪子,比喻太阳的光芒和热力。
  • 戢翎委翅:收敛羽毛,垂下翅膀,形容太阳被遮挡。
  • 罔服:不服从,不遵守。
  • 夸父:古代神话中追逐太阳的巨人。
  • 虞公:指虞舜,古代圣王。
  • 穹旻:天空。
  • 踯躅:徘徊不前。
  • 天狗:古代传说中能吞食日月的凶兽。
  • 刳其腹:剖开其腹部。
  • 噆彼血啖彼肉:吸食其血,吃其肉。
  • 银汉:银河。
  • 湔浴:洗涤。
  • 葑菲:指下层民众。
  • 腐餗:腐朽的食物,比喻无用之物。
  • 戬谷:指天命所归的君主。
  • 尧时十日:古代神话中尧时十日并出,后被后羿射下九日。
  • 汤之亢暵:指商汤时的旱灾。
  • 拱桑谷:围绕桑树和谷物,指农耕生活。
  • 雉鸣于鼎:古代占卜时,雉鸟在鼎中鸣叫,被认为是吉兆。
  • 宣尼麟笔:指孔子的笔,比喻重要的记载。
  • 十月之交:指十月间的天文现象。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贤君。
  • 昱昱:明亮的样子。

翻译

在明朝弘治十四年九月初一,太阳行至正午忽然瑟缩不见。深黑的云层遮蔽了天空,猛烈的风在万木间呼啸。鸟雀惊慌跳跃,四处乱飞,天地间昏暗不清,难以分辨清浊。漫漫长夜,星斗隐藏,不知太阳经过了哪一宿。起初怀疑是秋天的阴霾在作祟,欺压孤立,玩弄智谋,妄图指鹿为马。又怀疑是寒天的日影迅速移动,新月的弯弓还未来得及伸展。不然就是羲和神气耗尽,暂时捧着红轮停在丹毂之上。不然就是金乌珍惜其嘴爪,收敛羽毛,垂下翅膀,随着雌伏。

啊,上帝掌握着天地的枢纽,普天之下的万物都是他的臣仆。违抗命令的被诛杀,更甚者被灭族,是什么妖怪敢不服从。遮蔽阳光,肆意贪婪残酷,慨叹夸父不自量力。仍然想着追逐太阳,虞舜的忠诚感动了苍天。一剑可以指向,往昔仍然可以恢复,何况我这个微臣还承受着恩宠和俸禄,对此怎能不感到徘徊不前。世间传说天狗吞噬了太阳,我想挥动长矛剖开它的腹部,吸食它的血,吃它的肉。借用银河的水来大洗浴,披开云雾,看见天目。明亮的光照耀万国,绝无私曲,我宁愿百死,心也满足。因此我沥血写下这封信,仰天吁呼,大痛哭。天高听卑,无不注视,或许下层民众有所采录。

突然间恍惚中进入午梦,皇帝似乎说:你为何如此无用。天狗的说法既荒谬又渎神,我的心仁慈覆盖,岂不笃定。实际上是为了你的君主,使他享受福祉。尧时十日并育,汤时的旱灾如同沐浴,那里的人们尚且围绕桑树和谷物生活。雉鸟在鼎中鸣叫,不可预测,这样的警醒难道不是福气。孔子的笔应当大书特书,十月之交,谁来续写。辅佐你的君主,回归唐虞时代,还你日光,照耀旧陆。此时我再拜三叩头,醒来时太阳光明亮照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弘治年间一次日蚀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天象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日蚀比作天狗吞日,将太阳的消失比作羲和神气的耗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解读。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