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盱眙(xū yí):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
- 县郭:县城的外墙。
- 跻攀:攀登。
- 荆扬:古代地名,指今湖北和江苏一带。
- 淮楚:淮河流域和楚地,泛指今江苏、安徽一带。
- 僧舍:僧人的住所。
- 水祠:供奉水神的祠堂。
- 藓痕斑:苔藓留下的斑驳痕迹。
- 渡口:河流的渡口。
翻译
县城的外墙高耸在紫翠之间,我乘着兴致泊船后攀登而上。 向南望去,荆扬之地并不遥远,而从淮楚西来,这里是第一座山。 僧人的住所小径幽深,松影交错,水神祠堂的碑文上,苔藓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登高远眺,不必悲叹今古变迁,渡口的寒潮每日依旧往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盱眙县城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态度。诗中“县郭高临紫翠间”一句,即以高远的视角开篇,随后通过对荆扬、淮楚地理的提及,增强了诗的空间感。后两句则通过对僧舍和水祠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幽深与古朴气息。结尾的“渡口寒潮日往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以及对人事变迁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