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江陈以方

· 王恭
先生清隐谢浮名,数亩山田也自耕。 家近邻洲饶蟹舍,客留乡馆有鱼羹。 寒山对酒同谁赏,野寺寻钟惯独行。 遥枉新诗问流俗,相思一夜断猿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名:虚名,指不切实际的名声。
  • 蟹舍:指渔村,渔民的居所。
  • 乡馆:家乡的客栈或旅馆。
  • 鱼羹:用鱼煮成的汤。
  • :屈尊,谦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
  • 流俗:世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翻译

先生您清静隐居,谢绝了世俗的虚名,几亩山田也是自己耕种。 您的家靠近邻近的渔村,那里渔民的居所很多,客人留宿在乡间的旅馆,还能品尝到美味的鱼汤。 在寒冷的山中对饮,有谁与您一同欣赏呢?您习惯独自去野寺寻找钟声。 您远道而来,屈尊送来新诗询问世俗之事,我对您的思念一夜之间如同断了的猿声,难以平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清静生活,通过“清隐谢浮名”和“数亩山田也自耕”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中“家近邻洲饶蟹舍,客留乡馆有鱼羹”不仅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也透露出一种宁静与自足。后两句“寒山对酒同谁赏,野寺寻钟惯独行”则表达了隐士孤独中的自得其乐。结尾的“相思一夜断猿声”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