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谢王虞石直指四章

· 张萱
长驱直指尉佗乡,赤帻朱衣赐执囊。 父老喜瞻今绣斧,讴歌犹载旧甘棠。 蛮烟翠拥青骢影,炎海寒生白简霜。 熟路埋轮日多暇,凌云綵笔正飞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谢:拜访并表示感谢。
  • 王虞石直指: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官员或文人。
  • 长驱直指:直接快速地前往。
  • 尉佗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赤帻朱衣:红色的头巾和衣服,古代官员的服饰。
  • 执囊:手持囊袋,指担任官职。
  • 绣斧: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象征权威。
  • 甘棠:古代传说中的树,象征仁政和民心。
  • 蛮烟:指边远地区的烟雾,常用来形容边疆的景象。
  • 青骢影:青色的马,影指马的影子,这里指骑马的形象。
  • 炎海:炎热的海边,可能指南方边疆。
  • 白简霜:白色的文书,霜指其严肃冷峻。
  • 熟路埋轮:熟悉的路,埋轮指车轮被埋,形容路途艰难。
  • 凌云綵笔:高耸入云的笔,綵笔指五彩的笔,这里指文笔高超。

翻译

长驱直入前往尉佗乡,身着红色头巾和衣服,手持官职的囊袋。 父老们欢喜地看到今天的绣斧,歌声中仍载着对旧日甘棠的怀念。 边疆的烟雾中,青色的马影摇曳,炎热的海边,寒意中生出严肃的白简文书。 在熟悉而艰难的路途上,日日多有闲暇,高耸入云的五彩笔正飞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前往边疆的场景,通过服饰、仪仗、自然景象和文笔的描绘,展现了官员的威严与边疆的艰险。诗中“赤帻朱衣”和“绣斧”突出了官员的身份和权威,“蛮烟”、“炎海”和“白简霜”则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最后两句“熟路埋轮日多暇,凌云綵笔正飞扬”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官员依然有闲暇和能力施展才华,显示了其不凡的气度和文采。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