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秋其二

· 陈普
不思粉黛学倾城,心对冰壶贮月明。 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 床头明镜春容减,桑下黄金秋叶轻。 守静不因时物感,西风荒草自蛩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粉黛:指女子化妆用的粉和黛,代指美女。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绝伦,足以倾覆一城。
  • 冰壶:比喻清白高洁的心灵。
  • 贮月明:比喻心中存有清明之志。
  • 令女:指有德行的女子。
  • 娥英:指娥皇和女英,传说中舜的二妃,因舜死后泪洒竹上,故有“湘妃竹”之称。
  • 明镜:比喻明晰的自我认知。
  • 春容减:指青春容颜逐渐消逝。
  • 桑下黄金:比喻珍贵的时光。
  • 秋叶轻:比喻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
  • 时物感:对时令变化的感触。
  • 西风荒草:象征荒凉和寂寞。
  • 蛩声:蟋蟀的叫声,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寂寥。

翻译

她不学那些女子用粉黛装扮自己以追求倾城之貌,她的心灵如同冰清玉洁的壶中贮藏着明亮的月光。她的节操如同魏国的令女,她的情感如同湘江边的竹子,因娥皇女英的泪水而哭泣。床头的明镜映照出她日渐消瘦的春容,桑树下的黄金岁月如同秋叶般轻盈飘落。她坚守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的时令变化所动,西风吹过荒草,只有蟋蟀的叫声在自顾自地响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手法,赞美了一位坚守节操、内心清明的女子。诗中“不思粉黛学倾城”与“心对冰壶贮月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内在美和高洁品质。后文通过“魏国节操成令女”和“湘江竹泪泣娥英”等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德行和情感深度。结尾的“守静不因时物感,西风荒草自蛩声”则表现了女子超然物外、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

陈普

陈普

宋福州宁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号石堂,又号惧斋。从韩翼甫游。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开门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受聘主云庄书院,又留讲鳌峰、饶广,在德兴初庵书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众。其学以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而后已。有《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句解钤键》、《字义》等。 ► 766篇诗文

陈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