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 苏轼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誓逃颜、蹠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泠然心境空,彷佛来笙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澄穆:清和肃穆。
  • 柏子:柏树的种子。
  • 石鼎:石头制成的鼎。
  • 山药:一种植物的根茎可食用。
  • 颜、蹠(zhí):即柳下惠(又名展获,字季,春秋时期鲁国人)和盗跖(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大盗)。
  • 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皆为传说中的神仙。
  • 泠(líng)然:轻妙的样子。

翻译

翠绿的柏树不知道秋天已至,空旷的庭院没有凋零飘落之景。幽居之人获得美好的树阴,露天坐着正在独自饮酒。月光渐渐变得清和肃穆,雾气尤其清新稀薄。小孩子又哪里知晓,相互说着老人正快乐呢。铜炉焚烧着柏子,石鼎煮着山药。一杯酒伴着赏月和露水,万象纷纷来应酬。这一生独自多么幸运啊,那命运之缆欣喜地初次靠泊。发誓逃离柳下惠、盗跖那样的人间纷扰,速速奔赴与赤松子、王子乔的约定。不要嫌弃风还有所等待,随意地想要嬉戏于广阔天空。心境轻快妙然空灵,仿佛迎来了笙鹤之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惬意的场景。诗人在病中独酌,以柏树不知秋表现季节变幻中仍有不变的宁静。庭院的景象、澄穆的月华、清薄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小儿的天真话语增添了生活气息。铜炉、石鼎等元素凸显生活细节与情趣。饮酒赏月,与万象互动,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由的向往。他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决心逃离尘世纷扰。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闲适与空灵,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独酌中的宁静与超脱。整体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苏轼在特定时刻的心态和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