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拼音
注释
怜我直:一作「怜有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昔公:曾经的那位长者(此处可具体结合作者与相关人物关联理解,可能是敬重之人)。
- 直:正直。
- 比:比作。
- 淅淅(xī xī):形容风声。
- 高节:竹子高耸挺拔的枝节,常用来喻高洁的品节。
- 团团:圆貌,这里形容竹子的竿圆润。
- 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 暮景:傍晚的景色,这里指傍晚时分。
- 幽阑:幽静的栏杆处。
- 梢云:竹子的梢头高耸入云,意为竹子长大长高。良独难:实在是非常困难。
- 丹丘: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昼夜长明。
- 信:确实,的确。
- 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湿热多瘴气,所以称当地的江河为瘴江 。
-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常比喻困境或忠贞的操守。
- 亭亭:形容竹子修长挺拔的样子。
- 琅玕(láng gān):常指美玉,这里用来比喻竹子青润美好的样子。
- 孤凤:孤独的凤凰,常象征高洁、珍贵之人或事物。
- 坐伤:因而伤感。
- 时节阑:时节将尽。
翻译
曾经您怜惜我为人正直,把我比作秋天的竹竿。秋天一到我便苦苦地思念您,于是在厅前种下竹子来观赏。离开了适宜生长的土地,竹子的色泽改变,根受损伤枝叶也残败了。清风依旧轻轻吹拂,竹子虽有高耸圆润的枝节却也空自美好。傍晚时鸣蝉嘈杂鸣叫,跳蛙聚集在幽静的栏杆边。灰尘不分昼夜地弥漫,竹子想要高耸入云实在艰难。仙境实在太过遥远,怎能前往仙人的祭坛。在这岭南瘴江之地冬天杂草都还是绿的,有谁会为岁寒而惊心呢。那修长美好的竹子竿,每一根都如青润的美玉般。可孤独的凤凰终究没有到来,我因时节流逝而满心伤感。
赏析
这首诗以种竹为线索,抒发作者多种复杂情感。开篇回忆往昔被人赞许正直比作秋竹竿,体现出曾经得到的赏识与认同,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接着写种竹,描绘竹子移栽后生长不佳之态,如“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既写实竹子处境,也暗喻自身困境。清风下竹子虽有高节却难伸展,是借竹子境遇诉自己抱负难展的无奈。环境描写“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更营造压抑氛围,强化这种艰难之感。“丹丘”“仙坛”等意象看似超脱,实则反映出作者在现实苦闷中对仙境般理想境地的向往。“瘴江冬草绿”表明当地气候与中原不同,以他人对岁寒无畏衬托自己的孤独与坚守。“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再次描绘竹子美好姿态,却盼不来孤凤,“坐伤时节阑”表达时光流逝抱负未酬的伤感,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美好难至、时光不再的悲叹融为一体 ,情感真挚深沉,艺术表现上托物言志,借竹子自况,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