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夜玩风潮

· 高濂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屈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时幽赏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浙江潮汛: 指浙江沿海地区每年农历八月的大潮。
  • 昼观: 白天观赏潮水。
  • 鲜有: 很少有人。
  • 焚修: 在寺庙中修行或烧香祈祷。
  • 塔灯: 宗教仪式中点燃的塔顶灯光。
  • 月色横空: 月亮挂在天空中。
  • 海门潮起: 海门即杭州湾口,潮水开始涌动。
  • 月影银涛: 月光照在潮水上,像银色的波涛。
  • 光摇喷雪: 光芒闪烁,如同喷出的雪花。
  • 玉岸: 形容洁白如玉的江岸。
  • 轰雷: 声音巨大,如雷鸣。
  • 白练风扬: 白色的潮水在风中翻腾。
  • 屈折: 弯曲、转折。
  • 山岳声腾: 声音宏大,仿佛山岳在震动。
  • 毛骨欲悚: 感到非常震惊,甚至毛发都竖立起来。
  • 十万军声半夜潮: 古人形容潮水声势浩大如百万大军的呐喊。
  • 搬弄: 推动、影响。
  • 沉酣: 沉迷不醒。
  • 风波: 指世事的动荡。

翻译

浙江的潮汐,人们大多选择在白天观看,很少有人知道夜晚的壮观。我过去在寺庙里修行,点燃塔上的灯火,夜晚月光洒满天空,江面平静,只有流水悠悠,与月光和潮水交相辉映,真是别有一番奇丽景象。突然间,风力骤然变冷,海门的潮水汹涌而起,月光下的波涛银白如雪,光芒摇曳,云彩如玉般在岸边移动,浪花翻滚,声音如同雷鸣。白色的潮水在风中狂舞,曲折奔腾,仿佛山岳一般震撼人心。古人说:“潮水声势如十万大军。”的确如此,令人惊叹。回想起当年的浪迹天涯,自己仿佛与水天融为一体,随潮起伏,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漂泊中度过。此刻深思,才觉得名利对我的影响有多么深远。远远望去,浪花中几点泡沫,都是南来北往的船只。多么可悲啊,这两个字(名利),一直在人间翻腾,自古至今从未有英雄能打破这个束缚,人们都沉醉于名利的梦中,世事的波澜却无法唤醒他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潮汐之夜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如“月影银涛”、“光摇喷雪”等,展现了潮水的雄浑与神秘。同时,他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感叹名利对人的牵绊,以及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名利的痴迷,未能突破。诗人以“十万军声半夜潮”为喻,形象地表达了潮水声势之大,也暗示了人生的喧嚣与浮躁。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