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三节

·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外出,一定酒足饭饱以后才回来。他的妻子问是谁与他一起吃喝,他回答说,都是些富人权贵。他的妻子对妾说:“丈夫外出,一定酒足饭饱以后才回来,若问是谁与他一起吃喝,所答都是些富人权贵,但家里从来没有显贵的人来访,我打算偷偷地看他究竟到哪儿去。”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便尾随丈夫到他所去的地方,走遍城中,没有一个人站住同他说话的。最后到了东郊的墓地间,向祭扫坟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吃,又四下张望找别人,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那妻子回到家来,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如今他竟是这样的。”于是同妾一道嘲骂丈夫,又在院子里相对而泣,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扬扬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妻妾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富贵显达的办法,能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不相对而哭泣的,恐怕是很少的。

注释

良人:丈夫。 蚤:通“早”。施(yǐ):通“迤”,逶迤行进。 墦(fán):坟墓。 讪(shàn):讥刺,毁谤。相:相向,相与。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几希:很稀少。

赏析

本章为寓言,讽刺乞求升官发财者。 寓言最后简短的议论颇具警策作用:那些乞讨“富贵利达”,而其妻妾不以为羞耻,不羞愤得相向而泣的,却是很少见的。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这位齐国“飞人”的影子。奉赠此辈两句: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孟子言自君子而观,今之求富贵者,皆若此人耳。使其妻妾见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人: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 (yàn):吃饱。
  • (jiàn):窥视。
  • :通“早”。
  • (yí):斜行。
  • (fán):坟墓。

翻译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外出,必定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他跟谁一起吃喝,他回答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吃饱喝足才回来;问他和谁一起吃喝,都是些富贵之人,可是却从来没见有显贵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了哪里。”第二天早上起来,她就悄悄跟着丈夫出去,走遍全城,没有一个人站住同他说话。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丈夫走向祭扫坟墓的人那里,去讨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妻子回去,把看到的情况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她和妾一起在院子里数落丈夫,并且哭起来。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追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手段,能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不相对而哭的,实在是太少了。

赏析

这篇短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追求富贵利达而使用不体面手段的人。故事中的齐人,在妻子和妾面前伪装出一副与富贵之人交往的假象,而实际上却在墓地乞讨祭品,其行为丑陋而可笑。他的妻子在发现真相后的悲伤与数落,以及齐人回家后的得意样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作者以这个故事为切入点,延伸到对社会上那些为求富贵不择手段之人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这种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