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岁正月: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此当指夔州。
睢:仰视。
激讦:激越清脆。吴声:吴地的乐歌。
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诗经》多处咏及。《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俾:使。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歈即民歌。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纹。
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嘈嘈:水的急流声。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帝:白帝城。
-
白盐山: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东。
-
蜀江:长江流经四川的一段。
-
侬:我。
-
瀼(ráng):瀼水。
-
滟滪(yàn yù)堆:瞿塘峡口江心突起的巨石。
-
瞿塘:瞿塘峡。
-
嘈嘈:形容水流声。
-
等闲:无端。
-
巫峡:三峡之一。
-
畲(shē):用火烧荒种田。
翻译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已经长出,白盐山下蜀江江水清澈。南方人向上走来歌唱一曲,北方人不要上去免得触动思乡之情。
其二:山上桃花红艳艳开满山头,蜀江春水拍打着山崖而流淌。红花容易凋谢就像郎君的情意,江水无穷无尽就像我的忧愁。
其三:江上的朱楼在新雨过后天气放晴,瀼西的春水泛起绉纹般的波纹。桥东桥西有美好的杨柳,人来人往唱着歌前行。
其四:太阳升起三竿春雾消散,江边的蜀客停住了兰木船桨。托寄一封书信给那薄情郎,信要送到成都的万里桥。
其五:两岸的山花像雪一样盛开,家家都有春酒斟满银杯。昭君坊中有很多女伴,在永安宫外踏青而来。
其六:城西门前有滟滪堆,年年波浪都不能摧毁它。懊恼人心不像石头,一会儿向东去一会儿又向西来。
其七:瞿塘峡有嘈杂的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就艰难。常常叹息人心不如江水,无端地在平地上就兴起波澜。
其八:巫峡在苍茫的烟雨中,清猿在最高的树枝上啼叫。这其中愁苦的人自然断肠,从来不是因为这声音悲伤。
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开放,云间有烟火的地方就是人家。戴着银钏金钗的女子来担水,拿着长刀短笠的人去烧荒种田。
赏析
这组《竹枝词九首》生动描绘了夔州地区的山水风光、人情风俗和男女爱情等。诗中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展示了白帝城头春草、白盐山下蜀江、山桃红花、蜀江春水、朱楼、杨柳等自然景观,同时也刻画了江边的人们,如唱歌的南方人、停船寄信的蜀客、女伴踏青等场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生活的紧密结合,营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表达情感方面,既有对爱情的感叹,如花红易衰似郎意,又有对人心复杂的感慨,如长恨人心不如水。这些诗句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