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八 [明] 王守仁 以方问曰:“先生之说‘格物’,凡《中庸》之‘慎独’及‘集义’‘博约’等说,皆为‘格物’之事。” 先生曰:“非也。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工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三 [明] 王守仁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九 [明] 王守仁 以方问“尊德性”一条。 先生曰:“‘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也。晦翁言子静以‘尊德性’诲人,某教人岂不是‘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是分‘尊德性’‘道问学’作两件,且如今讲习讨论下许多工夫,无非只是存此心
又次李佥事素韵 [明] 王守仁 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 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 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 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 清溪厉月行,暝洞披云宿。 淅米石涧溜,斧薪涧底木。 田翁来聚观,中宵尚驰逐。 将迎愧深情,疮痍惭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四 [明] 王守仁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