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 · 学而第一 [] 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灔滪堆赋 [] 苏轼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 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观乎灔滪之崔嵬,然后

敬恕斋铭 [] 朱熹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叟,谓彼奚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内顺于家,外同于邦。无小无大,罔时怨恫。

三国志 · 魏书 · 诸夏侯曹传 [] 陈寿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

中庸 · 第三十章 [] 子思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 晏婴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

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七 [] 晏婴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 乐是夫? ”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 公曰:“趣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

管子形势 [] 管仲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

赵文敏书《洛神赋》 [] 唐珙

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 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 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 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 残编断简久脱略,赵璧随珠获全睹。 宓妃夜走天吴奔,骊龙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无名氏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