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忠节祠次韵

漳江百里东北驰,瞰江突兀开新祠。 大书雄扁照日星,内有血染忠臣姿。 何物么么乱天纪,风尘澒洞须臾起。 低头不作彦回生,嚼舌甘为杲卿死。 义声一日震九州,乾坤惨淡烟云愁。 劲气欲褫鬼蜮魄,赤手要截长河流。 纷纷共作馀生保,一死翻嗤公草草。 无水江中洗秽羞,有客祠前奠蘋藻。 伊谁笔如金石坚,狂歌为我磨崖镌。 頫首拜公泪迸泉,纲常招揭垂千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漳江:指福建省的漳州市和漳浦县之间的漳江。
突兀:形容高耸突出。
雄扁:指雄壮的匾额。
彦回:指忠臣的名字。
杲卿:指忠臣的名字。
乾坤:指天地。
鬼蜮魄:指邪魔鬼怪的精魄。
长河:指黄河。
公草草:指公墓。
蘋藻:指水草。
金石坚:形容文章坚实不可动摇。
磨崖镌:在山崖上刻字。
纲常:指治国的大纲。

翻译

在漳江百里东北的地方,有一座突兀高耸的新祠。祠堂上悬挂着雄壮的匾额,映照着阳光和星辰,内部雕刻着忠臣的英姿,血染的故事。
何等事情打破了天地的秩序,风尘澒洞中突然兴起。低头思考,不如彦回那样忠臣的生平,舌头咬破,宁愿像杲卿那样忠臣而死。
义气的声音震动了整个九州,天地间充满了悲伤的烟云。劲气欲要剥夺邪魔的精魄,赤手要阻止黄河的流淌。
纷纷共同守护着余生,一旦死去,却只能被草草埋葬。没有水可以洗净羞耻,有客人在祠堂前奠上水草。
谁能像金石一样坚定不移地书写文章,狂歌为我刻在山崖上。俯首拜谒忠臣,眼泪如泉涌出,纲常招揭,传承千年。

赏析

这首诗以忠节祠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和对忠臣精神的赞颂。诗中描绘了祠堂的壮丽景象,以及忠臣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决心和义气。通过对忠臣的歌颂,诗人表达了对忠诚、正直、忠贞不渝的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忠臣精神的敬仰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