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台诗
左江右湖,名山有台。
近阳背阴,雁为之来。
江海之大,矰缴丸矢。
待雁不来,凉空覆水。
主人有马,客亦有舟。
出自郭门,于焉遨游。
群焉以栖,人亦雁尔。
庄周为蝶,孰揆厥理。
买雁放生,入云出塞。
有问炙者,张目不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台: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市。
- 明:指明朝。
- 徐渭:徐渭(1537-1593),明朝文学家。
- 矰缴(zēng jiǎo):古代捕捉鸟兽的器具。
- 丸矢:箭矢的一种。
- 焉:这里指于此。
- 庄周:庄子,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
- 孰揆厥理(shuí kuí jué lǐ):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炙:烤。
- 张目不对:形容不理睬。
翻译
左边是江河,右边是湖泊,名山上有座雁台。 在太阳的照射下,背靠着凉爽的阴影,吸引着雁儿前来。 江河湖泊之间的广阔,像是捆绑着箭矢和捕捉器具。 等待雁儿不再来,凉意覆盖着水面。 主人有马,客人有船。 从郭门出发,就在那里自由地游荡。 雁群在这里栖息,人们也如同雁儿一样。 庄子变成了蝴蝶,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买来的雁被放生,飞入云端,穿越边塞。 有人问及烤雁的事,却不理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台的景色,通过描述雁儿来往、主客相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同时,通过庄子变成蝴蝶的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