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阅庶吉士卷和介翁韵二首

阅士群公我滥同,王言赫奕炳如虹。 须知独为储贤地,要是无分入彀雄。 清庙岂容遗卞玉,云门合自识焦桐。 庸愚廿载前叨与,愧乏涓埃答睿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庶吉士(shù jí shì):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级别,相当于今天的状元;卷和(juàn hé):指阅卷考核;介翁(jiè wēng):指介之推荐的老翁;赫奕(hè yì):光辉灿烂;炳如虹(bǐng rú hóng):形容光彩耀眼,如彩虹一般;储贤(chǔ xián):储存贤才;入彀(rù gòu):进入箭靶,指得到重用;遗卞玉(yí biàn yù):指被遗忘的卞玉,比喻被冷落的人才;焦桐(jiāo tóng):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比喻有才华的人;涓埃(juān āi):微尘,比喻微小的成就;答睿衷(dā ruì zhōng):回答圣明的心意。

翻译

奉命阅读庶吉士们的考卷,其中介翁的诗文也一并阅读。这些士人们都很出色,就像明亮耀眼的彩虹一样。需要知道,我独自被视为贤才的培养之地,但却无法得到重用。清净的庙宇怎能容忍遗忘的卞玉,而云门自有识别才华的眼光。我这庸俗愚昧的人,二十年前也曾与他们为伍,但我感到惭愧,因为我的成就微不足道,无法回答圣明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被忽视的无奈和自责之情。作者通过描绘阅读庶吉士们的考卷和介翁的诗文,展现了自己在才华横溢的人群中的自卑感和无助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被埋没的痛苦和无奈。整体氛围清雅凄凉,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