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

· 徐渭
马血为转燐,人血为野火。 何为松柏间,赤轮陟如跛。 人言鬼炬微,神者赤而大。 驺导向空驰,填云盛旗马。 枯冢僻且荒,来游则云那。 我欲往询之,恐即无可话。 隔河闻于菟,黄犊夜在野。 一夫呼以驰,炬灭松露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马血(mǎ xuè):马的血液。 转燐(zhuǎn líng):转化为燃烧的火焰。 野火:指燃烧在野外的火焰。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 赤轮(chì lún):红色的太阳。 陟(zhì):升起。 跛(bǒ):跛行,形容太阳升起时的样子。 鬼炬(guǐ jù):传说中鬼神点燃的火炬。 驺导(zōu dǎo):古代指挥军队的将领。 填云盛旗马:指马匹奔驰时扬起的尘土和旗帜。 枯冢(kū zhǒng):干枯的坟墓。 云那(yún nà):古代地名,指远方。 菟(tù):古代地名,指远方。 黄犊(huáng dú):古代地名,指远方。 炬灭(jù miè):火炬熄灭。 松露(sōng lù):指松树根部的露水。

翻译

马的血液化作了燃烧的火焰,人的血液成为了野外燃烧的火焰。在松树和柏树之间,红色的太阳升起,犹如跛行。人们说鬼神点燃的火炬微弱,神明的火焰则红而巨大。将军引导着军队奔驰向前,扬起尘土,旗帜飘扬。干枯的坟墓荒凉僻远,前去游览则在远方。我想前去探寻,却担心没有什么可以交谈。隔着河流听到了远方的消息,黄犊夜晚在野外。有人呼唤着马奔驰,火炬熄灭,松树根部的露水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面,通过马血和人血化作野火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和生命的轮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和神秘力量的思考。整体氛围幽深,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