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虎

· 徐渭
隆庆皇,贺太平。年辛未,二月望,猛虎入城。从何方,粗蹄大爪泥上没,行人谁信虎脚迹。 藏何所,日何食,祸不测。幸得郭爷燕客王家山,铜鼓震地火照天,老畜避火下山去。 明真观,咬道士。千秋巷,拗狄吉。横布裙,嚇出矢。挑过高墙,搅街市。 朴行人,堕溷厕。千秋巷里少年三十辈,白捧铁叉攒虎背。 攒得虎皮碎复碎,与谁睡。少年扛虎送官府,四下官府赏米七八斗,就教少年剥松下虎。 死魂魄,上山去。头和皮,送官府。宰肉归家,饲妻与母。 古人言,市有虎。信之者,足愚鲁。今若此,云如何。金波罗,城中做窠。 凡百事,尽有似他。难信一边说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隆庆皇 - 指明朝隆庆皇帝 辛未 - 指农历年份 郭爷 - 指郭子仪 燕客 - 指燕京的客人 铜鼓 - 指铜制的鼓 明真观 - 古代道教寺庙名 咬道士 - 指道士 千秋巷 - 古代地名 拗狄吉 - 古代地名 朴行人 - 指朴实的行人 堕溷厕 - 掉进粪坑 铁叉 - 长柄的叉子 金波罗 - 古代地名

翻译

在隆庆皇帝统治时期,辛未年的二月望日,一只凶猛的老虎闯入了城市。老虎从哪里来,它的粗大蹄爪踩在泥土上,行人谁会相信这是老虎的脚印呢。

老虎躲藏在哪里,每天吃什么,祸患难以预料。幸好有郭子仪、燕京的客人和王家山的人,他们击鼓震动大地,火光照亮天空,老虎被吓得逃下山去。

在明真观里,有一个道士被老虎咬伤。在千秋巷,有一个叫拗狄吉的人。他穿着横布裙子,吓得箭矢都掉了。他越过高墙,搅乱了街市。

朴实的行人掉进了粪坑。在千秋巷里,有许多年轻人,手持铁叉围攻老虎。他们把老虎皮撕得粉碎,然后要和谁一起睡觉呢。年轻人抬着老虎送到官府,四处的官员赏给他们七八斗米,让他们剥下老虎的皮。

老虎的魂魄飘散,上山去了。它的头和皮送到官府。宰杀后的肉归家,喂养妻子和母亲。

古人说过,市中有老虎。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实在太愚蠢了。现在如果有人这样说,又该如何呢。金波罗,老虎在城市里筑巢。所有的事情都有类似的情况,很难相信其中的一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老虎闯入城市的情景,展现了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勇敢和团结。通过对老虎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危险的应对方式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使整个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