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堂辞

蹇予生此遐陬兮,块资质其窳惰。曰学道其未明兮,念躬耕而不可。 以人情而为田兮,滋雨露而润之。薙稂莠以害苗兮,恐荒秽而不治。 跂历山以叫虞舜兮,吊伊尹于莘野。苟舍己以芸人兮,宁长歌于牛下。 朝驰骛于艺圃兮,夕翱翔于书林。羌岁月其川逝兮,孰有察予之初心。 嗟鲁圣与邹贤兮,尚遑遑其求索。矧吾侪之玩愒兮宜分阴而爱惜。 谓世代之既远兮,亦有睹其庶几。纷美人之肥遁兮,表耕读以自怡。 树嘉谷之穰穰兮,俟丰稔吾将刈。沛仁义之充足兮,敢始勤而终弃。 非其力不食兮,偭众理而肯为。指古人以为则兮,视今之人何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ǎn):困顿,不顺利。
  • 遐陬 (xiá zōu):偏远的角落。
  • (kuài):孤独的样子。
  • 窳惰 (yǔ duò):懒惰。
  • (tì):割除。
  • 稂莠 (láng yǒu):杂草。
  • (qí):踮起脚尖。
  • 历山:山名,传说中舜耕作的地方。
  • 虞舜:古代贤君。
  • 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
  • 莘野:伊尹的故乡。
  • 芸人:帮助他人。
  • 驰骛 (chí wù):奔走。
  • 艺圃:指学问的园地。
  • 书林:书籍的海洋。
  • (qiāng):语气词,表示转折。
  • 川逝:比喻时间如流水般流逝。
  • 初心:最初的愿望或目的。
  • (jiē):叹息。
  • 鲁圣:指孔子。
  • 邹贤:指孟子。
  • 遑遑 (huáng huáng):匆忙不安的样子。
  • 求索:寻求,探索。
  • (shěn):何况。
  • 玩愒 (wán kài):玩忽,怠慢。
  • 分阴:珍惜时间。
  • 肥遁 (féi dùn):隐居。
  • :表明,显示。
  • 自怡 (zì yí):自我愉悦。
  • 嘉谷 (jiā gǔ):优质的谷物。
  • 穰穰 (ráng ráng):丰收的样子。
  • 丰稔 (fēng rěn):丰收。
  • (yì):收割。
  • (pèi):充沛。
  • 仁义:仁爱和正义。
  • (miǎn):违背。
  • 众理:众多道理。
  • 肯为:愿意做。
  • :榜样。

翻译

我生在这偏远之地,孤独而懒惰。虽然学道尚未明了,但想到躬耕之事却觉得不可行。 以人情为田地,滋润雨露使之生长。割除杂草以保护庄稼,唯恐荒废而无法治理。 踮脚尖在历山呼唤虞舜,在莘野凭吊伊尹。如果舍弃自己去帮助他人,宁愿在牛下长歌。 早晨奔走在学问的园地,晚上在书籍的海洋中翱翔。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谁又能理解我最初的愿望。 叹息孔子和孟子,尚且匆忙不安地寻求探索。何况我们这些玩忽职守的人,更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虽然时代已经遥远,但仍有人能理解其中的几许。众多美人选择隐居,表明耕读可以自我愉悦。 种植优质的谷物,等待丰收时我将收割。充沛的仁义使我满足,岂敢开始勤奋而最终放弃。 不是自己的力量不食,违背众理而愿意做。以古人为榜样,看今天的人又如何。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耕作的向往与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古代贤君和贤相的典故,强调了耕读的重要性,并以此自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人情为田”、“学道未明”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于知识和道德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懈探索。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