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悚动西南底不平,触于金石碎鏦铮。 气回海岛波涛势,令压边庭人马声。 胆薄生僧窗纸擘,梦回错认枕棱惊。 壮怀何事销磨尽,宋玉中年白发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悚动(sǒng dòng):惊动,使人心惊。
  • 底不平:指地面不平,这里比喻心情的波动。
  • 鏦铮(cōng zhēng):金属撞击声。
  • 气回:气势回旋。
  • 海岛:这里比喻波涛的汹涌。
  • 令压:压抑,压制。
  • 边庭:边疆,边塞。
  • 胆薄:胆小,胆怯。
  • 生僧:指僧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窗纸擘(bāi):窗纸被撕裂的声音。
  • 梦回:梦醒。
  • 枕棱:枕头边角。
  • 壮怀:豪情壮志。
  • 销磨:消磨,消耗。
  • 宋玉: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学家,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白发生:头发变白,指年老。

翻译

惊动了西南方向的不平静,触动了金石发出碎裂的铮铮声。 气势回旋如同海岛上的波涛汹涌,压抑着边塞的人马声。 胆怯地听到僧窗纸撕裂的声音,梦醒时错以为枕头的边角在惊动。 壮志豪情如何被消磨殆尽,就像宋玉中年时头发变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声带来的惊动和不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壮志的消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石碎鏦铮”、“海岛波涛势”等,生动地描绘了秋声的震撼力和诗人内心的感受。结尾处提到“宋玉中年白发生”,借用宋玉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洪希文

元兴化莆田人,字汝质,号去华山人。洪岩虎子。郡学聘为训导。诗文激宕淋漓,为闽人之冠。有《续轩渠集》。 ► 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