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遐观堂暮饮

· 姚燧
谁道夔龙不致君。白头离乱不曾闻。三秦碧树生春色,千里青山入暮云。 何事业,底功勋。百年五十已中分。从今万八千场醉,莫酹刘伶荷锸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夔龙(kuí lóng):古代传说中的两种动物,夔为一种神兽,龙为神龙。这里比喻贤臣。
  • 致君:辅佐君王。
  • 三秦:指陕西一带,古为秦国之地。
  • :何,什么。
  • 中分:一半。
  • 万八千场:极言其多,指未来的岁月。
  • (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 刘伶:西晋时期的名士,以嗜酒著称。
  • 荷锸(hè chā):扛着锹,这里指刘伶的墓志铭中提到的他生前常扛锹,意指随时准备埋葬自己。

翻译

谁说贤臣不能辅佐君王。白发苍苍的我在乱世中未曾听闻。三秦之地绿树成荫,春意盎然,千里青山在暮色中融入云端。

究竟有何事业,又建立了什么功勋。我已经活了五十年,人生已过半。从今往后,还有无数的酒场可以醉倒,但不要再祭奠刘伶那扛锹的坟墓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功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夔龙辅君的理想与自己白发离乱的现实,以及对未来无尽酒场的想象,姚燧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放达自适的人生态度。诗中“三秦碧树生春色,千里青山入暮云”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与后文的“万八千场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莫酹刘伶荷锸坟”更是以刘伶的放浪形骸为喻,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姚燧

姚燧

元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姚枢侄。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为许衡弟子。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武宗至大间历官至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为文闳肆该洽,有西汉风。卒谥文。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