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山居偶成每与文翰二三子论文把酒歌以侑觞亦足以自乐也

归去来兮,吾家何在,结茆水际林边。自无人到,门设不须关。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应堪叹,清溪流水,东去几时还。 此身何处著,从教容与,木雁之閒。算躬耕陇亩,在我无难。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醉梦长安。烟波客,新来有约,要买钓鱼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茆(máo):搭建茅屋。
  • 蛮触:比喻无关紧要的争斗。
  • 蜗角:比喻极小的境地。
  • 尊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合。
  • 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 木雁之閒(xián):比喻隐居生活,木雁指隐士的居所。
  • 躬耕陇亩:亲自耕种田地。
  • 烟波客:指隐居江湖的人。

翻译

回去吧,我的家在哪里呢?在水边林旁搭建茅屋。既然无人来访,门也不必上锁。那些无关紧要的争斗,荣枯之事,都不值得到酒杯前来讨论。应该感叹,清澈的溪水向东流去,何时才能回转。

我这身躯该安放在何处?随着心意悠闲自得,就像隐居的木雁一样。算起来,亲自耕种田地,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就把锄头当作枕头,在芳草地上安眠,醉梦中仿佛回到了长安。作为江湖中的隐士,最近有了新的约定,想要买一根钓鱼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在水边林旁搭建茅屋的情景,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诗中“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一句,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纷争的淡漠,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作者以“烟波客”自喻,表达了对江湖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隐逸诗人的典型风格。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