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每日里债主紧紧来催逼。日日挑着一担愁,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注释
少债的:欠债的。
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序
这首曲子用一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将相思比作债务,新奇但却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债务,不仅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纠缠,时时萦绕,而且利息日益积累,隐喻出相思之苦的与日俱增。末句“这本钱见面时才算得”,巧妙地写出相思这笔债务的特殊之处——两人相见,债务才能了结。前人对这首小令的表现手法很赞赏。自古以来,表现相思之情的诗词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债喻相思的却不多。尽管以欠债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创,但他用得自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任半塘在《曲谐》中评价这首词:“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债的:欠了债的人。“少”通“赊(shē)”,这里指欠账。
- 准不了三分利:意谓心中的愁没有一点消释。准,抵偿;三分利,几分利息,这里形容愁绪如同债务有利息一样不断增加难以消解 。
翻译
这相思就像欠了别人债的人一样,每天都被不断地催逼。常常像是挑着一担子愁,却连三分的消解都做不到。这相思的这笔“本钱”,只有见到他的时候才算能够结清。
赏析
这首小令以独特新奇的比喻来写相思之情,十分巧妙。将相思比作欠债,形象地写出相思带来的压迫感和紧迫感,就像债主天天催债般让人不得安宁。“常挑着一担愁”用直观可感的画面,把无形的愁绪具体化,仿佛那愁沉重到需要用担子来挑。“准不了三分利”进一步强调了愁绪的难以排解。“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则点明主旨,凸显出只有见到心爱的人,浓重的相思愁绪才能得以释放,深情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把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37篇诗文
徐再思的其他作品
- 《 双调 · 沉醉东风 · 春情 》 —— [ 元 ] 徐再思
- 《 双调 · 蟾宫曲 · 西湖寻春 》 —— [ 元 ] 徐再思
- 《 朝天子 》 —— [ 元 ] 徐再思
- 《 双调 · 蟾宫曲 · 春情 》 —— [ 元 ] 徐再思
- 《 越调 · 天净沙 · 渔父 》 —— [ 元 ] 徐再思
- 《 喜春来 》 —— [ 元 ] 徐再思
- 《 南吕 · 阅金经 · 春 》 —— [ 元 ] 徐再思
- 《 殿前欢 · 观音山眠松 》 —— [ 元 ] 徐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