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蟾宫曲 · 西湖寻春

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行人。一片花阴,两行柳影,十里莎茵。不要多肴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处处开樽,步步寻春。花下归来,带月敲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释

春色三分: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此言杨花两分变成尘土,一分随流水而去。而这里是西湖的三分春色,表现在湖上的行舟、陌上的游人和那些花阴、柳影、莎茵上面。 莎茵:芳草铺的垫子。 一品:第一等。肴(xiao):同“淆”,混杂。 三巡:三遍,三次。 带月敲门: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调:宫调名。 蟾宫曲:曲牌名。
  • 陌上:田间小路,这里指道路上。
  • 莎茵(shā yīn) :像垫子一样的草地。莎,莎草。茵,褥子、垫子。
  • 肴(yáo) :鱼肉等荤菜。 一品:一种。
  • 三巡:酒过三巡,指喝了三轮酒。
  • 开樽(zūn):举杯饮酒。樽,酒杯。

翻译

清明时节,春色分成了三份:一份在湖面上游船往来穿梭,一份在道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湖边有一片花荫,岸边有两行柳影随风摇曳,还有绵延十里如茵的草地。不需要准备太多菜肴,只摆上一种就行;也别嫌酒少,只喝三轮便足够。每到一处都举杯畅饮,一步一步探寻着春天的气息。在花丛中游玩归来,趁着月色敲响家门。

赏析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西湖寻春的美妙画卷。开篇点明时间和春色的分配,从湖上的舟船、路上的行人落笔,勾勒出热闹的寻春场景。接着用“一片花阴,两行柳影,十里莎茵”,三个整齐的排句,细腻地描绘出西湖边春花、垂柳、绿草交织的明媚春光,如画般呈现眼前。“不要多肴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表现出一种自在洒脱、不拘泥于物质讲究的生活态度,在享受春光中更重精神的愉悦。“处处开樽,步步寻春”进一步强调寻春的随意和欢欣,尽情沉醉于春色之中。结尾“花下归来,带月敲门”充满诗意,描绘出作者在春夜中带着满心的春意、月色的温柔回到家中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闲适、回味无穷的感觉。整首曲子语言轻快流畅,意境优美闲适,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西湖春光的喜爱以及享受生活的悠然心境 。

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