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轩诗为沈亮赋

种得筼筜得岁寒,数竿便作万竿看。 云闲不觉侵书幌,雪细从教点画阑。 纵有长丝牵紫鲤,可无明镜著青鸾。 东阳已赋郊居久,一任新来带眼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这里泛指竹子。
  • 岁寒:指冬季,也比喻困境或艰难时期。
  • 书幌:书房的窗帘或帷幔。
  • 画阑:画栏,指装饰精美的栏杆。
  • 紫鲤:传说中的神鱼,常用于象征吉祥或高贵的意象。
  • 青鸾:神话中的神鸟,常用于象征美好或吉祥的意象。
  • 东阳:地名,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居住地。
  • 郊居:郊外的住所,指隐居或远离尘嚣的生活。
  • 带眼宽:比喻心胸宽广,不拘小节。

翻译

种植的筼筜竹子能抵御寒冬,几根竹子便能让人想象成万根。 云彩悠闲地触碰着书房的窗帘,雪花细小地落在精美的栏杆上。 即使有长丝可以牵引紫鲤,也没有明镜可以映照青鸾。 在东阳我已经长久地赋诗隐居,任由新来的日子让心胸更加宽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竹子、云雪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筼筜得岁寒”展现了竹子的坚韧,而“数竿便作万竿看”则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后句以云雪为背景,增添了诗意和美感。结尾处提到“东阳已赋郊居久”,表明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态,而“一任新来带眼宽”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豁达的心胸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