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灵岩登天平山次柳道传韵

· 胡助
维昔渡江跸,近在千里甸。吴门治清静,西浙称道院。 兴怀庆历初,百岁如过电。孰有范公贤,皋夔素同传。 天平表先茔,泉台封土竁。巍巍忠烈祠,乡社春秋荐。 伊余从北归,老色日上面。万象供冥搜,四维喜安奠。 重游会主人,奉尝益繁衍。席珍柳太常,险语情眷恋。 我语上濑船,苦思劳挽牵。征途春事残,僧窗夏阴转。 古木蟠夭矫,新篁剥葱茜。水影澄心空,山色照眼绚。 冯高见黄云,残秋行饱面。少饮有馀欢,遐览竟忘倦。 时惊苍石耸,閒悦晴禽转。共惟吏部公,台斗不肯践。 颇好偕文士,幽讨穷林巘。嵌崖白云泉,掬手玩清泫。 煮茗味独奇,醉来和月咽。凉风吹客衣,激激散冰霰。 亦有星源尹,怡颜时自眄。琢句近大雅,放怀即私燕。 文学吴越裔,书工篆隶变。载道灵岩游,山路亦云便。 鸱夷去已久,西子宁复见。徘回响屧廊,尚想吴王殿。 姑苏走麋鹿,会稽贡竹箭。高唱《白苧》词,漓风日以扇。 邈哉季子心,阴述唐虞禅。兴亡属时运,成败谈俚谚。 吴中美浮图,题榜率轻狷。正尔涧谷惭,敧倾袭京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 渡江跸:指皇帝渡江时的驻跸之地。
  • 吴门:指苏州。
  • 皋夔:古代贤臣皋陶和夔的合称,比喻贤能的辅佐之臣。
  • 泉台:墓穴。
  • 土竁:指墓穴中的土。
  • 乡社:乡里的祭祀活动。
  • 奉尝:祭祀时的供品。
  • 席珍:比喻有才能的人。
  • 上濑船:逆流而上的船。
  • 僧窗:僧人居住的房间的窗户。
  • 新篁:新生的竹子。
  • 葱茜:形容植物青翠茂盛。
  • 冯高:登高。
  • 饱面:指麦子成熟。
  • 遐览:远望。
  • 台斗:比喻宰辅重臣。
  • 林巘:山林。
  • 清泫:清澈的水珠。
  • 漓风:指《白苧》词的风格。
  • 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
  • 俚谚:民间的俗语。
  • 题榜:题字。
  • 轻狷:轻浮狂妄。
  • 袭京卞:指沿袭京城的习俗。

翻译

自从灵岩山到天平山,我跟随柳道传的韵脚前行。

昔日渡江时,皇帝的驻地就在不远处。苏州治理得清静,西浙地区被誉为道院。

回忆庆历初年,百年光阴如电光石火。谁能比得上范公的贤德,他与古代贤臣皋陶和夔一样名垂青史。

天平山标志着先人的墓地,墓穴中封藏着泥土。巍峨的忠烈祠,乡里的春秋祭祀不断。

我从北方归来,老态日渐显露。万物供我冥思,四方欢喜安定。

再次游览时会见主人,祭祀的供品更加丰盛。柳太常是珍贵的才子,他的诗句充满情感和眷恋。

我谈论逆流而上的船只,苦思如何牵引。旅途中的春事已残,僧窗外的夏阴转动。

古木蜿蜒曲折,新竹青翠欲滴。水影清澈,山色照人眼花。

登高望见黄云,残秋的麦子成熟。少饮之后仍有欢乐,远望竟不觉疲倦。

时而被苍石的耸立所惊,时而因晴天的鸟鸣而愉悦。共同思考吏部公的事迹,他未能成为宰辅重臣。

他喜欢与文人一同,深入山林探讨。在崖壁间找到白云泉,捧起清澈的水珠玩耍。

煮茶的味道独特,醉后与月共咽。凉风吹动客人的衣裳,激起冰霰四散。

还有星源的尹氏,时常自得其乐。他的诗句接近大雅,放怀即是私人的燕乐。

他的文学才华源自吴越,书法擅长篆隶的变化。载道的灵岩游,山路也显得便利。

鸱夷已久去,西子不复见。徘徊在响屧廊,仍思吴王殿。

姑苏城中有麋鹿奔跑,会稽山贡上竹箭。高唱《白苧》词,风格日渐盛行。

季子的心思深远,暗合唐虞的禅让。兴亡取决于时运,成败谈及民间俗语。

吴中的美浮图,题字多轻浮狂妄。正是这样的涧谷使我感到惭愧,倾斜中沿袭了京城的习俗。

赏析

这首作品以自灵岩至天平山的旅行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古木、新竹、水影、山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范公、季子的赞颂,诗篇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思考。

胡助

元婺州东阳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读书,有文采。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纯白斋类稿》。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