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幽隐图

何宫遗构山之隅。长松蔽映千万株。中有一径穿萦纡。 冷风萧瑟无时无。人閒赤日如洪炉。恍疑仙景来蓬壶。 踪迹一堕声利区。回首自觉泥涂污。岁月因循归计迂。 松溪想像劳形模。可怜尘梦今始苏。空对溪山惭画图。 一日来归聊自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遗构: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
  • 蔽映:遮蔽映衬。
  • 萦纡:曲折环绕。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凄凉。
  • 恍疑:恍惚怀疑。
  •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比喻仙境。
  • 声利区:指繁华喧嚣的地方。
  • 泥涂污:比喻世俗的污浊。
  • 因循:沿袭,守旧不变。
  • 归计迂:归隐的计划变得遥远。
  • 形模:形象,模样。
  • 尘梦:尘世的梦境,比喻世俗的生活。
  • 始苏:刚刚觉醒。
  • 画图:图画,这里指松溪的美景。

翻译

山边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周围长满了遮天蔽日的松树,数量多达千万株。其中有一条小径蜿蜒曲折。冷风不时吹过,带来阵阵萧瑟之声。人间如同烈日下的洪炉,而这里却恍若仙境,仿佛来到了蓬壶仙山。一旦踏入繁华喧嚣之地,回首便觉自己被世俗所污染。岁月流逝,归隐的计划变得遥远。只能在想象中描绘松溪的模样。如今才从尘世的梦境中醒来,面对溪山的美景,自愧不如画中的景色。一日归来,只能以此自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松溪隐居图,通过对古老建筑、茂密松林、曲折小径和冷风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氛围。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心灵净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段成己的高洁情怀和隐逸志趣。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