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水碓

锦里人家,桑柘阴连西崦。驶决溪流青似染。引机激水,作碓依山旁,无朝无暮无丰歉。 德耀当年,杵臼生涯勤俭。强劝郎温温笑脸。男儿志气,正欲长光焰。 任顽石、也须头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里:地名,在今四川成都。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叶子可用来养蚕。
  • 西崦:西边的山。
  • 驶决:迅速流动。
  • :这里指水车。
  • :古代用来舂米的设备,利用水力驱动。
  • 德耀:指东汉时期的梁鸿,字德耀,以勤俭著称。
  • 杵臼:舂米的工具。
  • 生涯:生活。
  • 温温:温和的样子。
  • 光焰:比喻事业或名声的显赫。
  • 顽石:坚硬的石头,比喻难以改变的事物。

翻译

在锦里这个地方,家家户户的桑树和柘树连成一片,遮蔽了西边的山。溪水迅速流动,清澈得像被染过一样。人们用水车引水,建造了依山而立的水碓,无论早晚,无论收成好坏,它都在工作。

想起当年的梁鸿,他的生活勤俭,以舂米为生。他劝勉郎君要面带温和的笑容。男儿应当有志气,正应该让自己的名声和事业显赫起来。即使是坚硬的石头,也要让它点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锦里人家勤劳朴实的生活场景,通过桑柘、溪流、水碓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诗中借用梁鸿的典故,强调了勤俭持家的美德,并鼓励男子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最后一句以顽石点头作喻,形象地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的决心。

注释

  • 锦里人家:指繁华的市井人家,锦里,形容街巷繁华。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种植以供蚕丝之用。
  • 西崦(yān):山名,这里指靠近民居的山。
  • 驶决溪流:快速流淌的溪流。
  • 青似染:形容溪水清澈碧绿,如同被染过一般。
  • 碓(duì):一种用来舂米或粉碎谷物的工具,利用水力驱动。
  • 无朝无暮:不分早晚,昼夜不停。
  • 丰歉:丰收或歉收。
  • 德耀当年:美德在当时显扬。
  • 杵臼(chǔ jiù):舂米用的木棒和石臼。
  • 强劝郎:尽力劝说丈夫。
  • 温温笑脸:温和的笑容。
  • 男儿志气:男子汉应有的志向和气概。
  • 长光焰:长久发扬光大。
  • 顽石:坚硬的石头,比喻难以改变的人。
  • 头点:点头同意,表示接受。

翻译

繁华市井人家附近,桑柘树荫下连接着西山。那快速流淌的溪水清澈得仿佛被绿色浸染。人们利用水流的动力,建起水碓靠在山坡旁,不分日夜,无论丰收还是歉收都持续劳作。

昔日主人的美德依然显赫,他们勤劳节俭,妻子温柔地劝说着丈夫,希望他保持微笑。男儿应有大志,志向要像火焰般永远燃烧。

即使是再顽固的石头,也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画卷,通过对锦里人家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耕社会的勤劳与和谐。诗人赞美了劳动人民的美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能乐观应对,坚韧如顽石般接受改变。通过流水驱动的水碓,象征着生活的循环和力量源泉,同时也寓意着男儿志气的传承和发扬。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和敬仰。

洪希文

元兴化莆田人,字汝质,号去华山人。洪岩虎子。郡学聘为训导。诗文激宕淋漓,为闽人之冠。有《续轩渠集》。 ► 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