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清明游青阳峡

东山气象太猛悍,万马骎骎来楚甸。 中分不肯割鸿沟,锻砺戈矛期一战。 西山折北如西汉,独馀绛灌奔而殿。 谁为刘项决雌雄,赖有韩彭力相援。 卢沟直下两山合,泯泯暗流通一线。 突为瀑布出山口,流沫成轮浪成漩。 前逾百步落石瓮,黛蓄膏渟那敢眄。 沈沈南去若白虹,为屿为泜互隐现。 凿开混沌几千秋,世俗虽见如不见。 今人谁有笔如椽,为写佳名传㝢县。 人閒佳节重清明,呼儿折简招诸彦。 一生能著几两屐,佳处每欲经行遍。 山灵著意劝人游,吞吐烟霞生万变。 山阿玉女跪焚香,岩畔仙人一笑倩。 居者俨若帝王尊,剑佩雍容侍开宴。 植者磊落如钜人,聚立广庭议封禅。 拱者矫矫如勇夫,执戈夹戺著綦弁。 平滩浅濑乍可揭,溪路曲折随峰转。 葛屦偏宜苔藓滑,行襟时被蔷薇罥。 当面烟岚舞翠蛟,出岫閒云飘素练。 群行不复事拘检,眼正明时脚还倦。 班荆共坐溪上石,粔籹浊醪具时馔。 良辰无奈夕阳催,羽觞正要清歌荐。 醒心况复有寒泉,玉池遄返成三咽。 三分春色二分休,风外飞花时一片。 古人行乐欲及时,半百之年犹掣电。 唯有爱山缘未断,梦寐孱颜添健羡。 一穷到骨不自治,虚负胸中书万卷。 漫向山林老却人,生来不识荆州面。 肝胆槎枒须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 归来新月偃林梢,寂寞衡门掩深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 鸿沟:古代中国的一条大沟,比喻界限分明。
  • 锻砺:锻造和磨砺,比喻准备战斗。
  • 绛灌:指西汉初年的绛侯周勃和灌婴,两人都是刘邦的重要将领。
  • 奔而殿:奔走殿后,指在军队撤退时担任后卫。
  •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人都是刘邦的重要将领。
  • 卢沟:地名,位于北京西南部。
  • 泯泯:形容水流平静无声。
  • 流沫:水流中形成的泡沫。
  • 黛蓄膏渟:形容水色深沉,如黛色般深邃。
  • 屿:小岛。
  • :水中的小块陆地。
  • 混沌:古代传说中宇宙未分时的状态。
  • 笔如椽:比喻文笔雄健。
  • 㝢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折简:折断竹简,古代书写工具,这里指写信。
  • 几两屐:几双鞋,比喻人生短暂,应多游历。
  • 山灵:山神。
  • 山阿:山间的小丘。
  • 岩畔:岩石旁边。
  • 剑佩:佩剑,古代官员的装饰。
  • 雍容:从容不迫的样子。
  • 钜人:巨人。
  •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
  • 夹戺:夹道站立。
  • 綦弁:古代的一种帽子。
  • :提起衣襟涉水。
  • 葛屦:用葛布制成的鞋。
  • 蔷薇罥:被蔷薇藤蔓缠绕。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出岫:从山洞中出来。
  • 素练:白色的丝带。
  • 拘检:拘束,限制。
  • 班荆:铺开荆条,指坐下休息。
  • 粔籹:古代的一种食品。
  • 浊醪:未经过滤的酒。
  • 时馔:时令食物。
  • 羽觞:古代的一种酒器。
  • 遄返:迅速返回。
  • 三咽:三次咽下,形容饮酒之快。
  • 孱颜:形容山势险峻。
  • 健羡:非常羡慕。
  • 槎枒:形容树木枝条交错。
  • 非狂亦非狷:既不疯狂也不拘谨。
  • 秋扇:秋天的扇子,比喻被弃置不用。
  • 衡门:简陋的门。

翻译

东山的气象太过猛烈,万马奔腾般来到楚地。中间不肯分割鸿沟,锻造戈矛期待一战。西山转向北如同西汉,只剩下绛灌奔走殿后。谁能决定刘项的胜负,全靠韩信彭越的力量相助。卢沟直下两山相合,暗流一线通泯泯。突然形成瀑布冲出山口,流沫成轮浪成漩涡。前过百步落入石瓮,深沉的南流如白虹,小岛与水中小块陆地隐现。凿开混沌已有几千秋,虽然世俗所见却如同不见。今人谁能拥有如椽大笔,为这佳名传遍㝢县。人间重视清明佳节,呼儿写信邀请诸位才俊。一生能穿几双鞋,美景常想遍游。山神有意劝人游,吞吐烟霞变幻万千。山间小丘玉女跪地焚香,岩石旁仙人微笑示意。居住者庄严如帝王,佩剑从容开宴。站立者高大如巨人,聚集广庭讨论封禅。夹道站立的勇夫,手持戈矛戴着綦弁。平滩浅濑可涉水,溪路曲折随峰转。葛屦适宜苔藓滑,行襟不时被蔷薇缠绕。当面烟岚舞动翠蛟,出岫闲云飘动素练。群行不再受拘束,眼正明时脚还倦。共坐溪上石,享用时令食物与浊酒。良辰无奈夕阳催,羽觞正要清歌献。醒心还有寒泉,玉池迅速返回成三咽。三分春色已去二,风外飞花时一片。古人行乐要及时,半百之年仍如闪电。唯有爱山之情未断,梦寐中增添健羡。一穷到骨不自治,虚负胸中书万卷。漫向山林老去,生来不识荆州面。肝胆交错需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归来新月偃林梢,寂寞衡门掩深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游青阳峡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中,诗人通过对山川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行乐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