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求赙

· 吴澄
德甫死数月,家贫不能葬。 其子泣告予,听之为惆怅。 予谓其子曰,今日汝宜往。 汝父在世时,满眼知识广。 高闳惯奔走,所事尽豪爽。 资财既饶裕,意气亦倜傥。 故人之子至,宁不动念想。 生死见情谊,真实非勉强。 应有郭元振,钱送几万镪。 应有柳仲涂,金馈几千两。 尧夫清廉吏,麦且五百饟。 子瞻酸寒儒,绢且四十丈。 彼但抽毡毛,此已归泉壤。 汝其试扣门,伫看赙盈帑。 予助嗟薄少,忝作汝父党。 苏诗赠季明,鄙语谩相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ù):帮助办理丧事而赠送的财物。
  • 惆怅 (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忧伤。
  • 高闳 (gāo hóng):高大的门,指有权势的家庭。
  • 倜傥 (tì tǎng):形容人风流潇洒,不拘小节。
  • 郭元振:唐代名将,此处指代慷慨解囊的人。
  • 柳仲涂:唐代文学家,此处指代慷慨解囊的人。
  • 尧夫:指宋代清廉的官员范仲淹。
  • 子瞻:指宋代文学家苏轼。
  • (xiǎng):同“饷”,指粮食。
  • 泉壤:指地下,即死亡。
  • (tǎng):国库,此处指财物。
  • (jiē):叹息。
  • 鄙语:粗俗的话语。

翻译

德甫去世已经几个月了,他的家庭贫困,无法安葬他。他的儿子哭泣着来告诉我,我听了感到非常忧伤。我告诉他的儿子说,今天你应该去拜访你父亲生前认识的那些人。你父亲在世时,认识的人很多,经常出入那些有权势的家庭,与他们交往的都是些豪爽的人。他们的财富既丰富,态度也潇洒。现在你作为你父亲的儿子去拜访他们,他们难道不会感动吗?在生死面前,才能看出真正的情谊,这不是勉强可以做到的。应该会有像郭元振那样慷慨的人,送来几万贯钱;应该会有像柳仲涂那样的人,送来几千两金子。像范仲淹那样的清廉官员,会送来五百石麦子;像苏轼那样的寒酸文人,也会送来四十丈绢。他们只是从自己的毡毛中抽出一些,而你父亲已经归于地下。你去敲敲那些人的门,等待着他们的财物帮助。我虽然帮助得少,但作为你父亲的朋友,我也尽力了。我用苏轼的诗来赠给季明,这些粗俗的话也只是模仿而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家庭因贫困而无法安葬已故亲人的困境,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家庭的同情与支持。诗中,作者鼓励友人的儿子去寻求帮助,并列举了一些历史上的慷慨人物,以此激励现实中的慷慨行为。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生死情谊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友情和慷慨在困难时刻才能显现。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力薄但仍尽力帮助的情感,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吴澄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怀。

吴澄

吴澄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