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午:正午。
- 迷书问:迷失了书信的往来。
- 张绪:人名,此处可能指一个年轻的才子。
- 刘郎:指刘晨,传说中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汉代人物,后用来泛指与仙境或美人相遇的男子。
- 拔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芑》中有“于以采芑,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中的“采芑”即拔茅,比喻选拔贤才。
翻译
正午时分,山头树影高耸,没想到在这样的时刻能有幸与你相遇。 长久以来,我像寒冷的雁群一样迷失了书信的往来,共同惊讶地发现秋霜已经点染了我们的鬓发。 张绪依旧像年轻的柳树一样生机勃勃,而刘郎再次看到了旧时的桃花,感慨时光的流转。 老朋友在金銮殿侍直,应该会在明亮的时世中颂扬选拔贤才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友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卓午山头树影高”一句,既描绘了正午时分的自然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后文通过对“张绪”和“刘郎”的比喻,进一步以人物形象来象征友人的风采和自己的感慨。结尾处提到“故人侍直金銮密,应向明时诵拔茅”,则表达了对友人在朝中任职的期望,以及对贤才选拔的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世的关注。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寒食拜扫盘桓南城亲友家书所闻见俚歌十首 》 —— [ 元 ] 宋褧
- 《 送道士李希白还山 》 —— [ 元 ] 宋褧
- 《 仲宣楼登眺 》 —— [ 元 ] 宋褧
- 《 次韵谢敬德司业冬至夜见念诗二首 其一 》 —— [ 元 ] 宋褧
- 《 分宪后圃二咏 》 —— [ 元 ] 宋褧
- 《 予以延祐元年从先兄正献公入汴始识彦辉吴徵君是岁故中丞马公伯庸今翰林学士谢公敬德国子博士王君师鲁乡贡河南行省迄今二十五年予再以按行至汴居监察行院去徵君所居仅半里犹以公事未毕尚迟于请见时马公亦薨谢王在馆阁感念存殁赋唐律一首先遣持遗徵君正之 》 —— [ 元 ] 宋褧
- 《 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喜雪四首 》 —— [ 元 ] 宋褧
- 《 复回下外朝山行白浪道中二首 其一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