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逢武当冯尹景仲入京以诗送之

· 宋褧
卓午山头树影高,岂期多幸此相遭。 久嗟寒雁迷书问,共讶秋霜点鬓毛。 张绪犹如少年柳,刘郎重看旧时桃。 故人侍直金銮密,应向明时诵拔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午:正午。
  • 迷书问:迷失了书信的往来。
  • 张绪:人名,此处可能指一个年轻的才子。
  • 刘郎:指刘晨,传说中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汉代人物,后用来泛指与仙境或美人相遇的男子。
  • 拔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芑》中有“于以采芑,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中的“采芑”即拔茅,比喻选拔贤才。

翻译

正午时分,山头树影高耸,没想到在这样的时刻能有幸与你相遇。 长久以来,我像寒冷的雁群一样迷失了书信的往来,共同惊讶地发现秋霜已经点染了我们的鬓发。 张绪依旧像年轻的柳树一样生机勃勃,而刘郎再次看到了旧时的桃花,感慨时光的流转。 老朋友在金銮殿侍直,应该会在明亮的时世中颂扬选拔贤才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友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卓午山头树影高”一句,既描绘了正午时分的自然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后文通过对“张绪”和“刘郎”的比喻,进一步以人物形象来象征友人的风采和自己的感慨。结尾处提到“故人侍直金銮密,应向明时诵拔茅”,则表达了对友人在朝中任职的期望,以及对贤才选拔的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世的关注。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