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沈氏盆开双头莲花戏作

· 宋无
一枝倾国又倾城,笑并香腮百媚生。 湘浦二妃窥宝镜,星宫双六下银泓。 金波影俪婵娟巧,玉露心分沆瀣清。 曾向鸳鸯屏上看,野花空得合欢名。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 香腮:指女子美丽的脸颊。
  • 百媚生:形容女子娇媚无比。
  • 湘浦二妃: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即娥皇和女英。
  • 宝镜:比喻清澈的水面。
  • 星宫双六:指天上的星辰,双六可能指的是双星。
  • 银泓:银色的水池,比喻清澈的水。
  • 金波:金色的波浪,这里指水面波光。
  • :并列,成对。
  • 婵娟: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亮。
  • 玉露:晶莹的露水。
  • 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
  • 鸳鸯屏:绘有鸳鸯的屏风,常用来象征恩爱夫妻。
  • 合欢:植物名,也象征夫妻恩爱。

翻译

一枝莲花美得足以倾国倾城,笑靥如花,百般娇媚。 湘水女神在清澈的水边窥视自己的倒影,天上的星辰仿佛双双坠入银色的水池。 金色的波光与美好的月亮相映成趣,晶莹的露水更显得清新脱俗。 曾在绘有鸳鸯的屏风上见过这样的景象,但野花却徒有合欢之名,无法真正体现其美。

赏析

这首作品以盆中双头莲花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莲花的绝美姿态。诗中“倾国倾城”、“百媚生”等词语,极力赞美了莲花的美丽。同时,通过“湘浦二妃”、“星宫双六”等神话元素,赋予了莲花以神秘和高贵的气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认为真正的美丽是自然赋予的,而非人为的象征所能比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宋无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