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道人歌

· 宋褧
天台道人住幽燕,相知垂及二十年。黄冠羽衣固不与众异,心脾一片常若冰雪之洒然。 瞳子点漆黑,两颊朝霞鲜。不知世有熊经鸟伸吐纳鍊摄之秘诀,方寸坦坦泓渟渊。 闾阎府署得失已不挂齿颊,炼丹蜕骨又不形语言。 不曲意谐俗而俗自喜不超然,逃名而名自贤。不为壶公左慈之幻眩,不为祀灶却老之诞谩。 病者相谒径走马往救,不屑屑责报归来燕坐高槐轩。 艺精时犹闭户究难素,客至大叫拍案治具倾玉船。 共谈南土风物辄欢笑京衢,风沙暑雨亦复不厌能留连。 我为道人写真已太逼,何用缣素施丹铅。他年史笔不传方士传方技,历历为我徵长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道人:指居住在天台山的道士。
  • 幽燕: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
  • 黄冠羽衣:道士的服饰,黄色的帽子和羽毛装饰的衣服。
  • 冰雪之洒然:形容心境如冰雪般清澈。
  • 瞳子点漆黑:形容眼睛黑亮如漆。
  • 熊经鸟伸:古代养生术语,指模仿熊和鸟的动作以锻炼身体。
  • 方寸坦坦泓渟渊:形容心境宽广深邃。
  • 闾阎府署:指民间和官府的事务。
  • 炼丹蜕骨: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指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 壶公左慈:指古代传说中的道士壶公和左慈,以法术著称。
  • 祀灶却老:指祭祀灶神以求长生不老。
  • 不屑屑责报:不计较回报。
  • 燕坐高槐轩:在高大的槐树下的亭子里静坐。
  • 治具倾玉船:准备酒食,倾倒美酒。
  • 南土风物:指南方的风景和物产。
  • 京衢:京城的街道。
  • 缣素施丹铅:指绘画用的绢和颜料。
  • 方士传方技:指道士的传记和技艺。

翻译

天台山的道士居住在幽燕之地,我与他相识已近二十年。他的服饰虽然与众不同,但他的心境却如冰雪般清澈。他的眼睛黑亮如漆,两颊红润如朝霞。他并不了解世间的养生秘诀,但他的心境宽广深邃。民间和官府的事务他已不挂在心上,修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的事也不形于言表。他不刻意迎合世俗,但世俗自然喜欢他;他不想超然逃名,但名声自然显赫。他不使用壶公左慈那样的幻术,也不信奉祭祀灶神以求长生不老的谬论。病人求助于他,他立即前往救治,不计较回报,归来后在高大的槐树下的亭子里静坐。技艺精湛时,他还会闭门深究,客人到来时,他会大声欢笑,准备酒食,倾倒美酒。谈论南方的风景和物产时,他总是欢笑,即使在京城的街道上遇到风沙暑雨,他也能留连忘返。我已经为这位道士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何需再用绢和颜料来描绘。将来在史书中,不传方士的传记,而传他的技艺,历历在目,为我写下长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心境清澈的天台道人形象。通过对其服饰、外貌、心境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道人高洁的品格和精湛的技艺。诗中,“冰雪之洒然”、“方寸坦坦泓渟渊”等词句,生动地传达了道人内心的纯净与深邃。同时,通过对道人与世俗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技艺和生活的态度,进一步突出了道人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道人品格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