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昌平四诗居庸关

李唐祚中微,刑臣执其柄。 贤良褒然来,一策骇群听。 事机戒不密,昌言毋乃病。 吾职非近臣,陈义固当正。 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 同游虽厚颜,得失非所竞。 滔滔徇曲学,胡不愧元圣。 □□辟祠宗,名教系邦政。 居庸峭摩天,过者竦深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唐祚中微:指唐朝的国运已经衰微。
  • 刑臣:指掌管刑法的官员。
  • 贤良:指有才能和德行的人。
  • 褒然:形容态度庄重。
  • 昌言:正直的言论。
  • 近臣: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 陈义:陈述道理。
  • 厚颜:不知羞耻。
  • 曲学:指歪曲学问,不正之学。
  • 元圣:指道德高尚的圣人。
  • □□:此处原文缺失,无法注释。
  • 名教:指儒家礼教。
  • 邦政:国家的政治。
  • 居庸:指居庸关,古代重要的关隘。
  • 峭摩天: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

翻译

唐朝的国运已经衰微,掌管刑法的官员掌握了实权。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庄重地前来,他们的一个策略震惊了所有人。事情的关键在于保密,正直的言论难道不是一种病态吗?我的职责并非皇帝的亲信大臣,但陈述道理应当正直。为了时代而吐露忠诚和愤怒,誓死不顾自己的生命。虽然同游的人感到羞愧,但得失并不是我所争竞的。许多人曲解学问,为什么不感到愧对道德高尚的圣人呢?(此处原文缺失,无法翻译)建立祠堂,名教与国家的政治紧密相连。居庸关的山势险峻高耸入云,过往的人都会深感敬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唐朝国运衰微、刑臣掌权、贤良之士的正直言论以及对名教和邦政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正直忠诚的推崇。诗中,“为时吐忠愤,誓不顾躯命”一句,彰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通过对居庸关险峻山势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敬畏之情和忠诚之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吴师道

元婺州兰溪人,字正传。工词章。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高邮县丞,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皆有惠政。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以礼部郎中致仕。有《吴礼部诗话》、《敬乡录》、《吴正传文集》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