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人李谷字中甫元统元年登乙科为翰林检阅官明年被命使本国宣谕勉厉学校制书其行也赠之以诗

· 宋褧
盖苏文后少武事,渍沟楼下有书声。 贡士来经鸭绿远,登科去被牙绯荣。 中朝分命新诏使,东人争讶旧儒生。 德音宣布声教广,遣子入学同趋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盖苏文:高丽时期的一位著名文臣。
  • 渍沟楼:高丽时期的一处著名学府。
  • 贡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贡士。
  • 鸭绿:指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 登科: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
  • 牙绯:古代官员的服饰,牙指象牙笏,绯指红色官服。
  • 德音:指皇帝的诏令或美好的声音。
  • 声教:指国家的教化。

翻译

自从盖苏文之后,武事渐少,渍沟楼下传来读书声。 贡士远渡鸭绿江来此,登科后身着牙绯荣耀归。 中朝新任命的诏使,东人惊讶地发现是位旧儒生。 德音宣布,国家的教化广泛传播,遣子入学,一同前往京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高丽时期的文化景象,通过对比武事与书声,展现了时代变迁中文化的兴盛。诗中提到的贡士、登科、牙绯等元素,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最后两句强调了皇帝的诏令对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儒生在其中的重要角色,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