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新城

· 吴当
守国设险阨,由来固金汤。 天下已一家,四海无封疆。 边夷失摩抚,虚邑奔豺狼。 横州两江上,妖氛日相望。 烈烈四野焚,哀哀万民疮。 倪君列半刺,为政古循良。 及兹幸辑睦,庶以安苍黄。 兵威尚形势,邦本资堤防。 版筑不辞劳,恩波浩难量。 神功实天相,良甓发地藏。 遂令千年间,集此百雉强。 坐见云鸟陴,居然山水乡。 嵯峨超楼橹,迢递蟠池隍。 落日笳鼓壮,寒风旌旆扬。 廛区表井里,公馆临康庄。 蔼蔼闻士誉,熙熙浃时康。 从兹慎备禦,奚用多斗伤。 长松在涧底,至宝委道傍。 鸾栖自枳棘,鹓路空翱翔。 谁持太史书,为贡白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险阨 (xiǎn è):险要之地。
  • 金汤 (jīn tāng):坚固的防御。
  • 封疆 (fēng jiāng):国界,疆界。
  • 摩抚 (mó fǔ):安抚,抚慰。
  • 妖氛 (yāo fēn):不祥的气氛。
  • 烈烈 (liè liè):形容火势猛烈。
  • 苍黄 (cāng huáng):苍生,百姓。
  • 版筑 (bǎn zhù):筑墙,这里指修建城墙。
  • 恩波 (ēn bō):恩泽,恩惠。
  • 神功 (shén gōng):神奇的功绩。
  • (pì):砖。
  • 百雉 (bǎi 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这里指城墙。
  • (pí):城墙上的女墙。
  • 楼橹 (lóu lǔ):城楼。
  • 池隍 (chí huáng):城池。
  • 笳鼓 (jiā gǔ):古代军乐器。
  • 旌旆 (jīng pèi):旗帜。
  • 廛区 (chán qū):居民区。
  • 康庄 (kāng zhuāng):大道。
  • 蔼蔼 (ǎi ǎi):和气,温和。
  • 熙熙 (xī xī):和乐,繁荣。
  • 斗伤 (dòu shāng):争斗造成的伤害。
  • 太史书 (tài shǐ shū):史官记录的历史。
  • 白玉堂 (bái yù táng):指朝廷,皇宫。

翻译

守护国家设险要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为了固守金汤般的防御。天下已经成为一家,四海之内不再有国界。边境之地失去了安抚,空旷的城镇中豺狼横行。横州的两江之上,不祥的气氛日益浓厚。烈火在四野燃烧,哀嚎声中万民受苦。倪君担任半刺史,他的政绩古朴而优良。至此幸得和睦,或许可以安抚苍生。兵威尚存,形势依旧,国家根本需要堤防。筑墙不辞劳苦,恩泽浩大难以衡量。神奇的功绩实为天助,地藏中发掘出的良砖。于是令这千年间,聚集了百雉强的城墙。坐看云鸟在城墙上,居然如山水之乡。城楼高耸,城池蜿蜒。落日下笳鼓声壮,寒风中旌旗飘扬。居民区与大道相邻,公馆临康庄。和气的士誉,繁荣的时代。从此谨慎防御,何须多斗伤。长松在涧底,至宝被遗弃在道旁。鸾鸟栖息于荆棘,鹓鸟之路空自翱翔。谁持太史书,为贡白玉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横州新城的防御建设与和平安宁的景象,通过对城墙、城楼、居民区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坚固与繁荣。诗中“版筑不辞劳,恩波浩难量”等句,赞美了建设者的辛勤与恩泽的广大。结尾处通过对长松、至宝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以及对史官记录历史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城市的壮丽,又抒发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