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伯脩由礼部侍郎赴淮东宪使

· 吴当
东曹礼乐竦朝端,忽奏皇华遣豸冠。 五色文章金匮富,九天风露玉壶寒。 江头画舫迎潮去,海上青山立马看。 二十四桥春似锦,飞花不到使君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曹:指东方的官署,这里指礼部。
  • 礼乐:指礼节和音乐,古代用来教化人民。
  • :肃立,恭敬。
  • 朝端:朝廷之上。
  • 皇华:皇帝的恩泽。
  • 豸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代指官员。
  • 五色文章:五彩的文采,比喻才华横溢。
  • 金匮:古代藏书的地方,比喻学识渊博。
  • 九天风露:指高远的天空和清新的露水,比喻高洁。
  • 玉壶寒:比喻清廉。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 迎潮:迎接潮水。
  • 立马看:骑马观看。
  • 二十四桥:指扬州的二十四桥,这里泛指美丽的景色。
  • 飞花:飘落的花瓣。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翻译

东方的官署中礼乐庄严,朝廷之上突然传来派遣官员的消息。五彩的文采如同金匮中的宝藏,高洁如九天之上的风露,清廉如玉壶中的寒冰。江边装饰华丽的船迎接潮水而去,海上骑马观看青山。扬州的二十四桥春色如锦,飘落的花瓣似乎不愿落在使君的马鞍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官员苏伯脩被派遣赴任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其高洁清廉的品质和才华横溢的形象。诗中“五色文章金匮富”一句,既赞美了苏伯脩的学识渊博,又暗喻其才华横溢。而“九天风露玉壶寒”则进一步以高洁清廉的意象来比喻其品德。后两句通过对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苏伯脩赴任途中的壮阔景象,同时也隐喻其仕途的辉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苏伯脩的敬仰之情。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