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

· 江源
柏台深夜赏清酣,红烛光前叹影三。 交错莫辞频送酒,赓歌不觉屡投函。 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 良会不常人易老,此生宁敢觅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庚戌岁:指明朝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
  • 公事稍暇:公务稍微空闲。
  • 大参德馨:大参,指高级官员;德馨,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
  • 内翰世赏:内翰,指翰林学士;世赏,人名,可能是当时的翰林学士。
  • 柏台:古代御史台的别称,这里指官署。
  • 叹影三:指三人共饮,影子也成三,暗指孤独中的慰藉。
  • 赓歌:继续歌唱,这里指继续作诗。
  • 投函:投递诗稿,指相互交流诗作。
  • 百年天地:指广阔的天地,比喻时间长久。
  • 万古江流:比喻时间的流逝。
  • 良会不常:美好的聚会不常有。
  • 朝簪:官员的簪缨,代指官职。

翻译

在弘治庚戌年的十月十日,公务稍微空闲之时,我邀请了大参德馨和内翰世赏来到官署小酌,我们相与联句,继续使用内翰的韵脚,共得二首诗,另外又用别的韵脚作了一首。

深夜在柏台中享受清雅的宴饮,红烛前我们三人共饮,影子也仿佛成了三,感叹着这份难得的相聚。交杯换盏间,我们频频举杯劝酒,继续作诗,不觉间诗稿已多次交换。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我们的道义得以存续,万古的江流似乎洗净了我的愧疚。美好的聚会难得一遇,人生易老,我此生岂敢奢望长久地戴着官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同僚在公务之余的深夜小聚,通过“红烛光前叹影三”表达了在繁忙公务中的片刻宁静与同僚间的深厚情谊。诗中“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展现了作者对道义的坚守和对过往的反思。结尾“良会不常人易老,此生宁敢觅朝簪”则透露出对官场生涯的淡泊与对人生易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和官场的深刻感悟。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