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寺次秦方伯韵

· 江源
见说山公不姓支,可人儒雅亦堪师。 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 僧供旋享新竹笋,鹊巢还占旧松枝。 来游此地询兴废,方伯文章即是碑。
拼音

所属合集

#竹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公:指山中的隐士或高僧。
  • 不姓支:意指不是普通的俗家人。
  • 可人:令人满意,值得称赞。
  • 儒雅:文雅有礼。
  • 占名刹:占据有名的寺庙。
  • 老住持:年老的寺庙主持。
  • 僧供:僧人的食物。
  • 鹊巢:喜鹊的巢。
  • 方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文章即是碑:意指秦方伯的诗文就像刻在碑上的文字一样,流传千古。

翻译

听说山中的高人不姓支,他的儒雅风范令人敬佩,足以作为学习的榜样。云霞常常环绕着那著名的寺庙,猿猴和仙鹤争相迎接年老的主持。僧人们享用着新鲜的竹笋,喜鹊的巢依旧占据着旧时的松枝。我来到这里探询历史的兴衰,秦方伯的诗文就像刻在碑上的文字,记录着这一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游历惠山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中高人、寺庙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历史的厚重。诗中“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等句,以自然景象映衬出寺庙的庄严与神圣。结尾提到秦方伯的诗文,暗示了文化的传承与永恒,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