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将作同知:官名,负责工程建筑的官员。
- 明斋:人名,即明公。
- 趣:前往。
- 河防:指黄河的防洪工程。
- 竹木事:指与竹木相关的工程事务。
- 济川才:比喻有治理水患的能力。
- 百役供需:各种工程所需的物资和人力。
- 总裁:总管,负责人。
- 东海神鞭:传说中能驱使东海石头的神鞭,比喻强大的力量。
- 南山材木:指南山出产的木材。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
- 狂澜:汹涌的波涛,比喻动荡的局势。
- 桑麻:桑树和麻,泛指农作物。
- 故道:原来的河道。
- 昭代:指明君在位的时代。
- 禹稷:禹是治水英雄,稷是农业的始祖,比喻贤明的君臣。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弭:消除。
- 天灾:自然灾害。
翻译
明公您拥有治理水患的卓越才能,各种工程所需的物资和人力都由您来总管。您像传说中使用神鞭驱使东海石头一样,将南山出产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江边。您的工作如同坚强的砥柱,使得汹涌的波涛得以平息,农作物在原来的河道旁茂盛生长。在这样一个明君在位的时代,君臣同心协力,如同禹和稷一样,用和谐的气氛来消除自然灾害。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明公的治水才能和他在河防工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东海神鞭驱石去”和“南山材木蔽江来”,形象地描绘了明公的工程壮举。诗中还表达了对明公治理水患、恢复农业生产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