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子山状元赴太庙署令

天上词臣锦作裳,喜趋清庙奉蒸尝。 宝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太液秋风黄鹄下,斋房明月紫芝香。 礼成月荐应分胙,彩服承恩到北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作裳:用锦缎制成的衣服,形容华贵。
  • 清庙:指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
  • 奉蒸尝:指参与祭祀活动,蒸尝是古代祭祀时供奉的食物。
  • 彝鼎:古代的青铜器,常用于祭祀。
  • 金砚:用金属制成的砚台,象征高贵。
  • 乐章:音乐的章节,这里指祭祀时演奏的音乐。
  • 太液:指皇宫中的池塘。
  • 黄鹄:一种高贵的鸟,常用来比喻贤人。
  • 斋房:祭祀前进行斋戒的地方。
  • 紫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象征吉祥。
  • 月荐:每月举行的祭祀。
  • 分胙:分配祭肉,是祭祀后的一种仪式。
  • 彩服:华丽的服饰。
  • 北堂:指母亲居住的地方,这里代表家庭。

翻译

天上的词臣穿着锦缎制成的华服,高兴地前往太庙参与祭祀。他用宝刀刻写颂词,使之登上祭祀用的青铜器,用金砚挥毫撰写祭祀的音乐章节。皇宫中的池塘秋风送爽,黄鹄飞翔,斋房中明月高悬,紫芝散发着香气。在每月举行的祭祀后,应分配祭肉,穿着华丽服饰的他在恩宠中回到家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陈子山作为状元被任命为太庙署令的荣耀场景。诗中通过“锦作裳”、“宝刀刻颂”、“金砚挥毫”等词句,展现了其高贵与才华。同时,“太液秋风”、“斋房明月”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深远与祭祀的庄严。最后,“彩服承恩到北堂”一句,既表达了陈子山的荣耀,也体现了其对家庭的思念与回归。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543篇诗文